[青春足迹]胡玮:铭记脚踏实地的坚持 感恩有笑有泪的成长[图]
人物白描 胡玮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专业 2015届硕士毕业生
七载求学路,一生交大情。200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本科学位,2012年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曾任第27届国际内燃机大会交大志愿者负责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她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她一直带着这份信念努力坚定地前行。
厚积薄发,不忘初心
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胡玮于200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在专家学者云集、优秀同学汇聚的交大校园,她一直踏实努力地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期待着动手实践的机会。
本科毕设给了胡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科研的机会,在导师石磊老师的指导下,她在毕设开始前的寒假期间主动阅读了二十余篇课题相关方向的SAE论文,初步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并在大四下学期开学后不久与导师共同确定了试验方案,并开始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进行HCCI和CI燃烧模式的切换试验。然而,试验进展得很不顺利,HCCI燃烧失火、爆震和切换过程中的喷油器漏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试验的进程。在一次次查找原因、调试、试验失败和再调试中,胡玮一直鼓励自己:天道酬勤,每天有一点儿进步就好。终于,试验台架调试完成,试验也得以顺利开展。试验结束,面对大量的数据,她主动编写程序,大大减轻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当看到一个个数据有力证明了自己设计的方案优化效果明显时,胡玮更加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最终,胡玮的本科毕设获得了优秀成绩,并通过进一步提炼分析数据,发表了4篇论文。
砥砺前行,无悔青春
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青年人,充满朝气和热情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勇敢去做,尽情去绽放,青春就要不留遗憾。
胡玮热情开朗的性格让她成为了各种活动的活跃分子。本科期间,她就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大二暑假还前往陕西渭南市进行了义务支教。研究生期间,她担任了国际内燃机大会的志愿者,线上招募队员线下分工合作。那些天,每天早上6点不到,早高峰地铁上多了一群小蓝衫们,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场馆,便立刻到达各自指定地点进行服务。每一位与会人员用餐完毕后,他们才开始自己的午餐;所有专家学者离场后,他们才又搭上回程的地铁。结束晚会上,他们的表现受到了大会主席的高度表扬,被称为“最应被感谢的人”。
胡玮还曾担任过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其间举办了大小活动几十场,极大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在举办第十六期博士生论坛前夜,胡玮修改主持稿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赶到会场确认嘉宾、组织进场等,并且还成功担任了主论坛和晚宴的主持人。当问道她是否会觉得辛苦时,胡玮笑着回答:“辛苦,但是很值得呀!”的确,这次博士生论坛的规模超过了此前十五期,成为了跨校合作最广、投稿篇数最多、参与人数最大的一次论坛。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走出校园,踏入职场,无疑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胡玮明白第一份工作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寻找一份与自己兴趣点相契合的工作,才会更有热情为之拼搏和奋斗。胡玮的专业是内燃机,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汽车相关行业的工程师,为我国的汽车国产化事业尽一份自己的贡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二期间,她就积极参加求职准备、求职礼仪、经验分享类的讲座活动,并向身边的学长学姐们请教他们的求职经验,希望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给自己一些借鉴。胡玮把求职的整个过程分为制作简历、投简历、电面、笔试、群面和单面等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前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单是求职简历,她就自己修改了四次,去除了鸡肋项目,尽量用简洁、量化的数据说明自己在各种项目活动中的贡献,并针对应聘的公司和职位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简历。此外,为了在面试环节能有较好的表现,胡玮也提前准备了多种英文问题及结合自身经历的回答,学习群面技巧等。
以上理论工作最终还是迎来了实践的检验,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当面临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机会渺茫的问题时,胡玮也曾情绪低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些许怀疑。但她没有因此消沉,依然积极地与周边同学交流经验,用乐观的态度鼓励同在求职之路上遭遇坎坷的同学。终于,她迎来了多次面试机会,同时,前期的准备没有白费,胡玮较为顺利地通过了几家汽车企业的面试并最终选择了一家自己心仪的公司完成了签约。
求职之路有笑有泪,坚定地相信自己,积极的做好准备,无论道路平坦或崎岖,一路上都会收获友谊和成长。
“匆匆六年半,当我迈出校门,挥别我的学生时代时,我会带着交大教给我的‘求实,求是’精神笃定前行,饮水思源,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她定会谨记交大肩负的责任,用行动去践行自己对母校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