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潜规则调查:35岁“职场生死线”渐成硬规定

02.08.2014  18:32

本报全媒体调查招聘“潜规则” 邀名企HR指点职场之道

  采访统筹:薛琰

  报道采写:

  记者于梦江(北京)

  记者贺涵甫(上海)

  记者胡岑岑(广州)

  图表制作:陈希

  日前,联合国宣布在中国招聘国际公务员。但是要应聘这份诱人的工作有个前提—“你的年龄必须小于32岁”。

  实际上,在中国的职场,35岁已经被很多人称为“职场生死线”。考公务员,有要求35岁以下的硬性规定;打开《广州日报》求职广场专版看一看,社会上的公司招聘也大多规定“不超过35岁”。

  35岁对大多数工作者意味着什么?尤其是,日前人社部负责人明确向媒体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退休年龄延迟了,招聘年龄限制是否应该适度放宽?这也成为专家、网友热议的焦点。

  本报前日就此问题推出全媒体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受访者主张应放宽招聘年龄限制。同时,本报记者还采访了多家名企的人事专家,给读者传授如何应对35岁这条“职场生死线”。

   数据说话

   超六成30岁以上受访者

   赞成“职场生死线”说法

  在中国职场,很多公司职位的招聘乃至国家公务员招聘,“不超过35岁”成为对求职者的硬性要求。35岁真的是多数基层工作者眼中的“职场生死线”吗?前日,本报就此推出全媒体调查。本次调查有421位网民参与。其中男性192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61%;女性229人,占54.39%。而参与调查的网民年龄集中在20至40岁,其中20~30岁的有223人,占 52.97%;30~40岁的有 171 人,占40.62%。

  调查结果表明, 20~30岁的受访者,反对“35岁是职场生死线”的比例为48.88%,在30~40岁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62.57%;而40~50岁的受访者,反对的比例更是高达71.43%。

  与此同时,94.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放宽招聘年龄限制。至于限制在多少岁合适,有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应放宽到40岁~45岁。而认为35岁是合适的招聘限制年龄的受访者仅占6.89%。

  中美公务员招考年龄要求对比

  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招考年龄设置的通知》规定:“公务员招考年龄一般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报考公务员的,可以适当放宽年龄标准到四十周岁以内。

  美国各级政府对报考者的年龄并无统一的标准,往往以考试种类不同而规定报考者的最高年龄与最低年龄限制。一般而言,最低年龄为21岁,但也有限定为18岁的,最高年龄限制则根据职务的不同而有不同规定。联邦政府对公务员报考资格没有最高年龄限制。

   数据说话

   近六成受访者称

   32岁前无法晋升将换工作

  根据本报调查数据表明,不管是否赞成“生死线”的说法,35岁似乎对于职场人来说,确实是事关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

  42.7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身边35岁左右的人所处的职位是中层管理人员,27.08%的受访者表示是业务骨干;此外,有23.75%的受访者表示,身边35岁左右的人仍然只是普通职员。而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仅有6.41%。

  此外,如果在32岁前无法晋升到公司中层,59.38%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赶在35岁前跳槽或考公务员。而另外40.62%的受访者则表示即使无法做到中层,也不会考虑在35岁前跳槽或去考公务员。

  对于一直没有选择跳槽的原因,仅有18.76%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他们“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由于“经济压力大”以及“年龄大了追求稳定”的受访者分别占21.85%和26.84%。而看中“现在的收入或工作有上升空间”的受访者最多,有32.54%。

   职场故事

   没过35:努力竞聘谋光明前景

   过了35:不升就安心相夫教子

  案例1:今年32岁的黄先生在一家央企总部工作,他最近在准备人生中的一场“大考”。在这家公司工作了7年的他目前正在准备下半年的竞聘,“会有不少副处级位置拿出来竞聘,如果这次没聘上,估计未来5年都没有位置了,那时候三十七八岁,如果还是科员,职业生涯其实已经画上句号了。”黄先生坦言,如果今年能成功竞聘副处级,那么32岁的他前景会比较光明,“对我们来说,35岁是真真切切的‘职场生死线’。

  案例2:今年34岁的广州女白领jane在广州的一家私企做售后支持方面的工作,“我的岗位前途不好也不稳定。小孩一年年长大,我也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她说。

  她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年的公务员考试。面对记者,她自嘲说:“我考了两年都没考上。到明年1月,我就满35周岁了,就没资格考公务员了。

  案例3:今年36岁的万女士在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儿子已经上小学。她说,去年底部门副主任的位置旁落他人之后,自己的士气就一落千丈,她觉得自己再做下去也就是个科员,没有前途了。“我的年龄摆在哪里,现在跟我同部门的很多都是80后,我再努力混也没意思了。”万女士说,既然如此不如趁着开放了“单独二孩”的政策,去实现自己的二孩梦。“好在工作稳定,我就老老实实上班,踏踏实实拿着这份工资算了。”她说。

   专家争鸣

   名企人事负责人多数称

   普通岗位偏爱招年轻人

  全球最大餐饮集团百胜集团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其实外企在招人的过程中,根据岗位的不同也会有年龄的限制,比如一般的普通岗,需要工作三五年经验的,就不会招超过35岁的人;而一些更高级别的岗位,需要更多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会限定于不要35岁以下的人。

  对于35岁成为职场的生死线,该负责人坦言存在这种现象,“如果超过了35岁,还是重复做着工作三五年的事情,很容易被年轻人替代。

  渣打银行人事主管叶阿次:所谓35岁是“职场生死线”的说法,我认为更多的还是针对在35岁还没有达到一定职位或积累的职员。我从事人事工作这么多年来观察,企业如果要招一名35岁以上的员工,必定是希望他不只做一名执行者,但如果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大龄求职者,企业还要考虑这样的人进入新岗位后心态能否调整?所以,对于基层岗位,企业会更偏向于年轻人。

  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华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华为招人的时候不太注重对年龄的限制,主要看能力与岗位是否匹配。一般来说招普通工程师很多在30岁左右,超过35岁的很多应聘的是更高级别的岗位。

  德国著名工业公司蒂森克虏伯集团人事主管陈敏:个人认为,以年龄或者学历为限制条件招聘人才不是很合理。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员工的业绩和其年龄等要素有直接关联。但作为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我也能理解企业出台这类规定的初衷。对大多数人来说,35岁就意味着你已经有了至少10年的职场积累,这种积累应该涵盖业务、人脉、沟通和管理技能各个方面。

  如果35岁还在基层,既没有一技之长,业绩也比较平庸,那么相似的人才,企业肯定偏向年轻化。

  携程公司人事主管施琦:35岁的要求可能在外企和公务员考试会多一点,我们肯定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我认为不宜对所有企业和工种一刀切—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拒绝”大龄求职者。比如一些门槛较高的专业领域,员工越老越有经验,越是老手越是“吃香”。但对于没有什么积累的“35群体”,建议他们在工作之余多加强其他技能学习。

   专家指点

   职员:不断充电并提升能力

   公司:提供多渠道上升空间

  百胜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一是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进行在职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二是在35岁之前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比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走管理岗,那么就尽量进一家适合的公司并且该公司认同你的个人定位,把你往管理岗培养。

  要尽快找准行业找准公司,在企业中感受到尊重和上升空间,成为骨干人员,这个必须要在35岁之前做到,如果公司和个人的目标不匹配,你可能要考虑换一个环境了。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作为公司,首先要给员工提供多渠道上升空间,管理和技术通道也要有交叉,并让员工看到。员工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能力,找到和目标职位之间的差距并为之努力。不要都想着去做管理。

  蒂森克虏伯集团人事主管陈敏:35岁左右的求职者,如果你确实还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和资历,那就尽早考虑重新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反思一下过去10年的得失。即使一时没有目标,也应当尽量开阔自己视野,去外面走走,问问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接下去的十年,决不能只是过去十年的简单重复。

   心理专家:

   没有改变的魄力就得接受规则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理事何日辉:35岁“职场生死线”既然是职场的一种潜规则,首先要看自己是否认同和接受这一规则。如果不接受又没有能力改变,可以选择换一个岗位或者环境。如果没有改变的魄力和决心,又不想承担改变的风险,只能接受这种规则。但是所有人在工作中都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学习相关知识,展示自己的才能。当然,如果国家考虑推行延迟退休,也应当相应放宽当前公务员招聘的35岁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