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财长的简装版“逃亡上海”
“我很害怕,因为上海名声很糟。那些成功获得去美国的签证的人,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太幸运了,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还有加拿 大,澳大利亚,这些都是好国家。还有一些国家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你可以去巴西,也可以去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国家或者法国这样的国家。上海,被大家认为是最糟糕的选择。”
坐在自家庄园的巨大遮阳伞下,90岁的布鲁门撒尔点了一支雪茄,不紧不慢地开始回忆。
这里是美国普林斯顿,布鲁门撒尔是上海犹太难民幸存者。他曾经担任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算是当年的逃亡者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不过,老布给我们讲的这个“逃亡上海”的故事,真的只是一个“简装版”。这个故事里,没有大义凛然的“拯救”,没有温情脉脉的“牺牲”;有的只是生死存亡关头的妥协,有的只是怀揣无限惶恐的冒险。
故事从开头就不太一样。1938年的11月9日,通常被称作“水晶之夜”
“不,不是水晶,那是演绎,真相是一地碎玻璃。”老布的手挥了一下。
好吧,“碎玻璃之夜”。那个夜晚,按照事先的秘密约定,纳粹党员和党卫军,袭击了德国全境的犹太商店,并抓捕犹太男子;1574间犹太教堂、7000多间犹太商店遭到纵火或损毁,碎裂的玻璃铺满大街小巷。
12岁的布鲁门撒尔,亲眼看着父亲被抓走。接下来,他知道父亲被关进了德国东部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当时,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并不是屠杀,而是希望他们交出财产,离开德国。简单地说,要把父亲救出集中营,就需要让纳粹相信他们会离开德国,就需要拿到前往他国的凭证。
问题出现了:能去哪里呢?
上海,这个陌生的地名,开始在德国犹太人群体中流传。去上海不需要签证,上海是自由港,但是那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完全不一样的人,完全不一样的宗教。更重要的是,上海本身就在战乱中。
“每天都有卡车来来往往,每天从街上运走几十具甚至上百具尸体。街上躺满了饿死的婴儿和老人的尸体,就用草席随便一裹,扔到卡车上。”老布又抽了一口雪茄。
老布很诚实,他说的是事实。中国已在1937年爆发全面抗战,上海的淞沪之战是当时世界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战后的上海满目疮痍,虽然那里还有英美法的租界,但已是“孤岛”。
但是,这似乎又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可能。被抓进集中营的犹太男子每天都被迫从事劳动,如果生病了也得不到治疗,可能直接被放弃。父亲在那里每多待一天,就多一分死亡的可能。
冒险?还是等死?答案显而易见。
1939年4月,布鲁门撒尔一家从柏林格鲁内瓦尔火车站登上了开往意大利那不勒斯港口的火车。游轮“榛丸”号,正在那里等着将他们送往上海。
是的,这就是真相,这就是历史。它看起来很简陋,一点儿也不伟大。当年老布一家来到上海后,的的确确被这里的满街难民所震惊;当他们一家挤在舟山路59号的小房间里艰难度日的时候,也难免反复考量那个“最糟糕的决定”。
不过,生活永远比最优秀的导演还擅长逆转。胜利日的欢庆之后,欧洲的噩耗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整个家族几乎被屠杀殆尽。当初那个最糟糕的决定,最终成为生命得以幸存的关键。
《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SMG电视新闻中心诚意之作。我们用诚恳的态度一步步走进历史深处,不回避,不矫饰。
我们相信,真实是最动人的力量。
回望历史,我们希望能有你同行。
9月4日晚23:10分,东方卫视首播。
9月7日—9日,晚20:50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看看新闻网记者燕晓英)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