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账户”今年将覆盖200万户居民

17.05.2016  08:53

  

  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类别投放;

  每天早晚,持“绿色账户”卡的市民,在分类投放垃圾时可刷卡获得“绿色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消费抵扣、服务优惠、礼品兑换、积分抽奖等……

  今天,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了吗?你已拥有“绿色账户”了吗?你的账户里有多少“绿色积分”?

  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400万户,“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105万户,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比2010年减少20%,相比2010年末实现了日均约2200吨生活垃圾的分流分类利用和处理。

  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十三五”期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关于垃圾分类的十多年探索

  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高达两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倘若垃圾不分类就处理无序,“垃圾围城”并非危言耸听。

  其实,早在2000年,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八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始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上海在生活垃圾到底分几类、怎么分等方面进行了摸索,标准、方式几经变化。《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等均提出了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的原则要求。2010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

  自2011年开始,上海市正式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连续五年将其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逐步减少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对此,上海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府规章,对相关工作给予支撑。

  2012年1月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和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导则(试行)》,明确了分类标准、收集容器设置、分类标识等规范;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支持政策实施方案》,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区县的投入以及超量减量给予适当补贴。

  2014年5月1日,《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开始实施。在《办法》制定过程中,上海遵循根据本市垃圾成分特性、本市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市民习惯和接受程度等,确定了本市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即装修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等先行分流,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分类标准。

  5年来,上海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基本思路,强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全过程管理,按照逐步建立完善“技术系统、政策系统、社会系统”的工作路径,确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整体框架和推进模式。

   正向激励的上海模式初显成效

  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目前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基本清晰。本市加强法制保障,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实施政府规章、出台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有力保障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其次,社会动员和协同模式基本建立。本市在源头分类参与的推进模式上,建立了以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为主要抓手,鼓励第三方参与服务、市民源头参与分类的“上海模式”。

  第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得到探索。各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湿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能力建设,落实湿垃圾分类处理去向。同时,推进“两网协同”工作,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及生活垃圾分类两个网络“布局规划兼顾、设施设备共享、回收服务协作、激励机制叠加、宣传效应放大”的工作原则开展试点。

  第四,联席会议机制的工作合力日益凸显。在联席会议的平台上,全市各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为分类减量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推动,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中,“绿色账户”的做法备受关注。今年初,在南京举行的“零废弃的中国实践——垃圾减量与分类论坛”上,“绿色账户”上海模式引发全国关注,其起到的垃圾分类减量效果和实践经验,获得论坛代表多次热烈鼓掌和全面认可。

  据市绿化市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上海模式”,主要是指上海以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为抓手,建立了“前台分类积分、平台数据管理、后台资源支撑”的三台联动推进机制,制定了明确的推进流程和制度规范要求,形成“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收益”利益链。

  截至2015年底,绿色账户已覆盖全上海各个区县,约105万户,发卡率超过80%,超额完成了“绿色账户覆盖100万户”的2015年实事项目目标。上海通过推进“绿色账户”,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参与度及分类实效。第一批绿色账户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约70%。

  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绿色账户”将覆盖到200万户居民。

   市民参与度”如何大幅提高?

  有关人士指出,虽然本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进一步突破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能力亟待增强。同时,社会动员的能力和实效有待提升,主要反映在垃圾分类总体参与的效果不佳。另外,政策体系的针对性有效性也有待强化。

  其中,市民参与度不够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今,不少市民观念仍停留在“你要分类”,而不是“我要分类”上。参照这方面的“榜样”我国台北,上海总体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机制设计来看,台北主要靠经济杠杆来推动,对分出的玻璃、有害垃圾、报纸等不收费,分不出的则需收费,倒逼市民越分越细,从而使整个机制得以良性循环。而上海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政策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主要还是积极探索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绿色账户”推进机制。

  下一步,市绿化市容局还将与市联办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相关的规划、技术、政策、法规、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不断推动本市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系统的建设,合理布局、提高全流程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和资金保障,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扶持政策,落实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的必要投入;强化社会宣传和社会协同,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热情。

  目前,市绿化市容局正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准备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法治化程度和水平。

   案例一虹口:借助第三方之力,让绿色账户理念更深入人心

  “绿色账户”卡里积到一定分值,就可兑换一张上海动物园或辰山植物园的门票,也可兑换一家咖啡馆的饮料。最近,家住虹口区华严路151弄的葛来娣倒垃圾时都会拎上两个塑料袋,一袋是干垃圾,一袋是湿垃圾。虽然与过去相比有点不方便,但能为低碳环保做点事,还能得到一张公园门票,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至去年底,虹口共推进142个绿色账户居住区,涉及居民户达61124户,实际发放绿色账户卡达52594户,以6万户计完成发卡率达87.65%。居民只要将干湿垃圾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袋里,持卡在每天7点至8点30分、18点30分至20点两个时间段,将垃圾放入小区指定地点的不同垃圾桶,环保志愿者就会用专用手机对着持卡人的“绿色账户”积分卡条形码扫一下,其积分就会储存在卡内,待积到一定的分值时,就可前往公益组织兑换有关奖励。

  4月22日,爱易公益社在凉城街道梦湖苑居委开展虹口绿色账户首场线下积分现场兑换活动,2个小时的现场兑换活动就消纳了135600积分。其中有位姓潘的老伯伯,当场就兑换了3250分,他对工作人员说道:“兑换礼品是小事,推动垃圾分类才是事关未来、真正重要的大事”。现在,他连每天的果皮蔬菜叶都不随便扔掉了,全部收起来扔进了点位垃圾桶里。

  而今年初,虹口区举行的“垃圾可变宝,黄金等你拿”绿色账户宣传推广活动更是火爆,最大的幸运儿单阿姨,抽中价值3000元的10克金条一根,直呼“没想到”。

  委托第三方开展绿色账户工作,是虹口区推进绿色账户的经验之一。2015年7月开始,,虹口区垃圾分类专项绿色账户项目委托上海爱易青年公益服务社推进绿色账户工作。现已在全区8个街道142个小区176个点位开展了湿垃圾投放和绿色账户积分扫描的日常规范性工作。

  爱易公益社一开始参与项目,就在调研基础上,组建了“核心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督导志愿者”的五级志愿者队伍网络,在街道里选派核心志愿者,在居委会选派骨干志愿者,在社工里招募培训志愿者和督导志愿者。由12名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志愿者组成培训组,在8个街道142个小区分层分级开展志愿服务实务培训。由4名督导志愿者随机到各小区点位开展志愿者服务督导,据统计,2015年早晚现场督导共计131次,2016年预计要现场督导400次。

  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做些什么?据介绍,虹口区采取了“定点、定人、定桶、定时”的绿色账户管理制度,在142个绿色账户居住区,根据每个居住区户数的多少确定1~3个湿垃圾投放积分点(定点),并在每个点位落实1名志愿者(定人),每个点位落实1组干、湿垃圾分类桶(定桶),确定每天三小时的志愿者上岗时间(定时),确保每个湿垃圾投放积分点,有干、湿垃圾分类桶,并在规定的时间,有志愿者进行湿垃圾投放积分扫瞄。

  爱易公益社还利用手头的资源,将绿色账户与其他公益项目结合,形成合力推进垃圾分类。比如,结合爱易公益社承接虹口区妇联的虹口“绿色星期六资源回收日”活动,在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六进小区回收电子废弃物等,宣传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理念。

  当然,这些年,从“废旧可回收物品”、“厨余垃圾分类”的行动战,到“人人建立绿色账户”,虹口区街道、居委干部也一直踏实推动着绿色账户理念的深入。举个小小的例子,由于绿色账户投递主力军是退休人员,年纪较大,对于绿色账户积分网上兑换操作不会使用,虹口区凉城街道落实专人按照片区划分,分批每周定点到各居委会坐班,帮助老年绿色账户使用者进行网上积分兑换,为绿色账户使用者提供便利,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案例二长宁欣绿小区:扔垃圾不分类,会很不好意思

  2012年起,家住长宁区欣绿小区的曹先生家中就一直备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干垃圾,另一个放湿垃圾。下楼倒垃圾时,曹先生一般会拎着干湿两包垃圾,走到垃圾桶前,还要给两位“垃圾分类指导员”陈雅贞和吴瑞昌检查一番,才能放心地扔掉手中的两件“宝贝”。

  2011年起,上海市陆续在各区县街道试点垃圾分类绿色账户,位于长宁虹桥街道的欣绿小区被选为第一批试点小区。五年来,小区内每家每户的“标配”里都有两个垃圾桶,倒垃圾也随时准备“双份”。

  眼下,欣绿小区已经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的示范小区,就连苏州、珠海等地的环保部门也会不远万里前来取经。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欣绿小区240户居民近700余人是如何齐心合力,成为全市先进的呢?

  在整个欣绿小区唯一的垃圾桶前,笔者看到,与其他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无异,这里的垃圾回收也分为可回收物、玻璃、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果皮)、干垃圾(其他垃圾)等。不过,小区居民在开始实践垃圾分类后不久就发现,大型建筑垃圾无处堆放,一样也会使小区环境脏乱差。因此,居委会牵头在垃圾桶边专门搭建了一座小木屋,作为大件垃圾堆放点。这样一来,居民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种类的垃圾都有了“安身”之所。

  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陈雅贞告诉笔者,开展垃圾分类前,小区里少数居民常把垃圾扔在楼道或居民楼门前的草丛中。2011年,垃圾分类执行伊始,居民们很不习惯,认为没有必要。陈雅贞和老邻居吴瑞昌便主动承担志愿者工作,每天早上7时至9时在小区垃圾桶边值班,趁居民倒垃圾的高峰期,指导大家按标准分类扔垃圾,并宣传上海最新的垃圾处理技术。

  笔者采访时,正逢居民吴阿姨骑车前来扔垃圾。只见她下车后熟练地把一包装着蔬菜果皮的湿垃圾和另一包装着废纸的干垃圾给陈雅贞查看,确认无误后,两包垃圾分别被扔进“湿垃圾(厨余果皮)”和“干垃圾(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此时,陈雅贞拿出专用扫码手机,对着吴阿姨的绿色账户积分卡“扫一扫”,吴阿姨就成功完成了一次垃圾分类,可以获得10个积分。绿色账户里积分累积多了,就可至指定地点兑换牛奶、电影票、公园门票等奖品。

  欣绿小区居委会卫生干事阙鸿鸣介绍,五年来,除暴雨和冰冻天气,陈雅贞和吴瑞昌每日都坚持在垃圾桶边志愿值班,对于年届七十的两位老人来说着实辛苦。但是,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也让两位志愿者感到“这些年力气没白花”。

  “2014年以后,居民们基本都养成了分类扔垃圾的习惯。如果哪天来不及分好类就来倒垃圾,要觉得不好意思的。”吴瑞昌说,许多居民现在进行垃圾分类并非为了刷卡积分兑换奖品,而是他们已经把环保意识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从心里认同分类扔垃圾是日常生活理所应当的一部分。“大家的思想境界已经上升了一层,因此垃圾分类就越来越顺利。

  笔者从长宁区绿化市容局获悉,截止2015年底,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全区共完成28个菜场、8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49所学校、13个公园、644个居民区的分类收集工作,全区分出的湿垃圾约62吨,占本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的11%以上。同期,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已覆盖长宁区的97个居住区,涉及居民6万余户,全区共登记“绿色账户”卡4.8万余张,共积累“绿色账户”积分1000万余分。

  据悉,2016年年,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总数将达到28万户,新增“绿色账户”8万户。

   绿色账户六问六答

  1、什么是“绿色账户”?

  绿色账户(绿色账户卡),是为鼓励和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记录其参与行为的专属绿色诚信档案,同时也是用于存取垃圾分类奖励积分(绿色积分)的电子账户。

  2、什么是“绿色积分”?

  绿色积分是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具有消费抵扣、服务优惠、礼品兑换、积分抽奖等功能的专项奖励积分。

  3、如何办理“绿色账户卡”?

  绿色账户工作在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居住区逐步覆盖推广,当小区开通绿色账户后,居民才可申办绿色账户卡。一般每个小区推进初期,都会开展现场集中办卡活动,居民可到活动现场办理,错过现场办卡的居民可咨询所在居委,联系补办。

  4、持卡用户如何获取积分?

   这要取决于所在小区的生活垃圾投放方式和绿色积分采集方式:

  一种是“定时定点投放,专人现场积分”,要求居民在规定时间,将分类垃圾投放到所在小区指定垃圾投放点,由志愿者现场对投放行为进行判断,对湿垃圾分类与投放正确的持卡居民发放积分,扫描居民绿色账户卡上的条形码,实现积分采集。

  第二种是“自主投放,统一积分”,该模式适用于高层住宅和物业保洁员上门收集的居住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后,将与绿色账户卡配套发放的条形码贴在湿垃圾袋上并投入楼层湿垃圾收集容器,保洁员将分类好的湿垃圾集中收集到存放点,检查每袋湿垃圾的分类情况,对湿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并给予积分。

  每一次干湿分类投放的行为可以积累10分绿色积分,每天可以积累上限20分。

  5、如何查询自己有多少分?

  登陆垃圾分类官方网站www.lajifenlei.sh.cn,或下载“上海绿色账户”手机APP(目前仅支持android系统),使用卡号登陆,即可查询。单独卡用户初始密码为111111,套卡用户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

  6、如何兑换礼品?

  一是线上兑换:通过垃圾分类官方网站、“上海绿色账户”手机APP,或关注“上海绿色账户”公众微信号并绑定账号,均可在线兑换线上资源或参与年度抽奖等活动,兑换后按照指定方式领取;二是线下兑换:各区县、街镇、居委会不定期地到社区现场开展线下绿色积分兑换资源的活动,居民携带绿色账户卡到现场即可消分兑换对应的资源,每次活动兑换资源以活动主办方的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