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新世纪继续教育如何转型?看高校各显神通[图]
当今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不仅仅依靠高等学历教育来完成,继续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海峡两岸的经济转型为继续教育的延伸延展创造了充足空间,继续教育将在二十一世纪开创辉煌。
伴着凉爽的秋风,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第17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召开。两岸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路径、质量、品牌”主题,各抒灼见,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陶正苏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致辞。他指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任务。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升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国民素质。120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之一,并向着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推进。继续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坛,张安胜期待中华民族好学不倦的传统和继续教育最新的理念成果结合,为两岸继续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开辟新思路、新方向。
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致辞。他指出:“论坛自2000年创立以来,海峡两岸高校为继续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放眼全球,世界已经进入了全面创新时代,创新的全球化加速,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转型、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开放共享成为新常态。”在论坛开幕式,张宏建就继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第一,继续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持续推进论坛高校继续教育知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第二,进一步深化论坛成员间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论坛高校共享共赢、互联互通。第三,进一步加强两岸继续教育领域的个体研究,持续推进论坛高校继续教育学科的交叉性、前瞻性和影响力,依托论坛合作交流平台,集聚两岸人才资源和智慧,积极拓展学术互访渠道和交叉研究平台,深入探索继续教育领域的交叉前沿问题和实际办学问题。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十五周年论文集及图册发行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与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共同揭幕。
主题报告由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处处长邓丽曼主持。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教育服务新业态的公平与效率》的报告。他从国际视野角度阐述了对国际教育发展的分析,再落实到我国教育体系,分析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继续教育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张力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终身教育,可能关注的往往是学习者的个人发展:怎么适应社会。但是在2015年的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视角:不管是由政府来买单的公共教育还是由市场来配置的非公共教育,中间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共同认识。”张力指出,21世纪以来,国外教育大体走向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捆在一起,教育先行使很多国家尝到了甜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把六根支柱打进去: 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可能在全民终身学习桥梁当中最宽最长。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对很多观念是颠覆性改变,在专业化、职业化教师团队以外,成倍甚至上十倍的非职业化的师生关系正在开始形成,今后13亿人的学习势必分众化,能者为师、愿者为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作主题报告《“终身教育:承载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的上海实践”》。在她看来,“终身教育应该成为支撑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终身教育已经具备了支撑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地位。”袁雯指出,只有把终身教育发展好了,才能确保每个人的终身学习可以开展。所以,终身教育是覆盖人一生的教育,包括三个阶段,学前、学校和学校后教育。从多年政府主管终身教育角色,加入到继续教育一线,袁雯回答了“终身教育为什么应该成为支撑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的问题:终身教育已经被列入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需求;上海发展越来越需要终身教育的基础性支撑;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已逐步覆盖人的一生。
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包括三方面:路径、质量、品牌。11月3日下午的论坛从路径角度出发,部分学校发表论文。
论坛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陶正苏作《转型驱动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索和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报告。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国内率先同时拥有宽带、移动和卫星传输的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始终坚持技术为先导、课程为关键、学员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满足各类在职人员知识更新、素质提高的实际需要,培养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维护品牌,提升质量,始终坚持教学环节均处于可控状态。始终坚持合理师生比,院内有30名专职教师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注重软硬件建设,自2001年以来,建成了20余个基于智能教室的高清直播频道;2012年实现在主流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2014年负责建设“好大学在线”Moocs平台;2016年合作中国电信,建设了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络的在线继续教育基地。为学院智慧校区建设打下扎实了基础。陶正苏表示“课堂就在身边,随时可以‘充电’,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最大便利。我们希望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参与学习,把传统课堂带到每个人的身边,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张魁元作《“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思考》主题发言。张魁元指出,全球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虽然教育日渐发达,但存在“学习危机”,各国对教育的理解有待更新,教育系统的变革非常缓慢,很多国家和地区仍未能建立有效支持学习的教育系统。教育必须适应学习者学习特征的改变,继续教育要走精品化、品牌化之路,健全继续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守住底线,提升质量。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项目办公室主任李建斌的发言主题为《转型背景下公办普通高校非学历继教育的发展路径思考》。李建斌认为,非学历继续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忘初心”,要在定位上回归,在发展道路上转型。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积极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阳光下共同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更有效、更有序开展。
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曾祥跃以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为例宣读《高校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与路径选择》报告。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互联网+教育”为支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秉持“致知致用、致高致远、致优致雅、致善致美”的理念,制定了战略目标。 学院立足三大业务主线、依托三大培训基地、开发五个支柱产品。三大主线是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和国际教育;三大基地是指广州培训基地、珠海培训基地、深圳培训基地;五个支柱产品是指干部培训、企业培训、职业发展教育、国际教育、公共服务培训。
接下来的论坛从品牌角度出发,部分学校发表论文。
论坛由东吴大学推广部主任刘宗哲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课程主任文婉莹作《“全球职涯发展师”看继续教育品牌建设》主题发言。文婉莹认为,品牌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并构成它了的巿场形象。高校继续教育课程的提供者,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巿场推广策略,才可吸纳合适的学员。巿场推广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香港社会环境的发展,导致就业市场发生改变。职业生涯规划日趋重要,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于2013年开办“全球职涯发展师”专业认证课程。从2014年5月到2016年9月,共开办了24班,已有600名学员完成课程。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张平川的发言主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的高校继续教育国际化探讨》。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交通大学抓住历史机遇,发起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表《西安共识》。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成立“丝路国际商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工程科技知识丝路服务系统”技术平台,并承担了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分中心的建设任务,这都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以“丝路学院”和“IKCEST培训基地”为依托,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不断推进继续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推广教育中心主任张元杰作《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的商业模式分析》主题分享。在张元杰看来,MOOC在运营方式上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其平台定位与商业化的应用价值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MOOC对于现有教育环境既产生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MOOC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提供大学教育之平台、提供基础教育之平台、提供职能培训之平台。因此并非所有MOOC经营者都应直接投入平台的经营,需谨慎考量与现存平台的定位差异。张元杰建议,课程设计与价值主张应不仅针对学生,也要将继续教育学习者作为非常重要的考虑对象。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继龙作《论高校继续教育“十三五”发展新取向——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十三五”发展探略》发言。“十三五”期间,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将主动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借助创新优化战略、市场导向战略、资源支撑战略、队伍成长战略、服务保障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训的广阔市场提供精准的培训项目供给。李继龙指出,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着力理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构建并形成继续教育实体办学新格局,完善和加强资源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规范管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转型。
11月4日上午的论坛从质量角度出发,部分学校发表论文。
论坛由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方晶刚主持。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高端教育培训办公室盛筠以天津大学非学历教育为例作《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分享。她认为,高校实施继续教育应该建立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机制,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需求以及其具有多重属性的本质。能够掌握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资源优势,趋利避害,实现质量最优,效率最高。依据高校继续教育的自身目标和定位,合理选取利益相关者,全方位保障教育质量。天津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提升从以下方面展开:校内集训+校外基地,线上教学分享+线下实践课堂,短期培训+中长期班(定制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颜敏仁教授的主题为《运用科技冶理架构提升教育机构质量保证效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于1971年成立。“推广教育主管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长期以来以整合IT发展、营运管理、服务管理为核心特色,并持续投资发展,结合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及信息科技发展累积相关知识、技术、制度与人才教育训练。”推广教育部利用品质管理系统发展策略,搭建合理的企业架构,建成了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卓越经营发展为目标,开始将原有组织内部的营运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盘整梳理,建立科技治理架构。透过IT与业务发展策略对准过程,发挥文大推广部科技整合营运的优势,持续强化作业效率效能并与实务连结,进而提升顾客价值、业务价值、乃至于品牌价值,以达到卓越经营的目标。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常平以浙江大学为例作《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分享。浙江大学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包括:实施继续教育办学体制综合改革,为精准对接区域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确立组织保障;重视需求调研和项目设计,充分发挥“两浙优势”有效满足培训需求;建设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过程管理科学化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全方位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为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保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郭常平指出,加强组织文化、培训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和课程开发等核心能力建设;完善培训管理评价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不同质量监控手段之间的配合互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发挥高校优势,延伸扩大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培训后服务和调研。
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部主任马欣作《干部教育培训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主题分享。
马欣从培训市场(主管方)、培训组织(委托方)、培训机构(实施方)三方面解读干部教育培训绩效提升。主管方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培训方式网络化、评估和资质认定体系。作为委托方,存在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如何解决?马欣指出:“扩大财政支持,单位资助与个人自筹相结合,发动社会筹集,资金分配向经济落后区、农村地区、基层公务员、专业性较强、新兴产业领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倾斜。”培训机构的6大任务包括: 培训需求的反复明确、培训目标的梳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建设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建立过程性评估机制。
围绕“香港自资高等教育发展与路向”的专题,论坛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罗文强主持。
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院长阮博文和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邱汉琴分别就《“资历架构:促进跨境教育、终身学习、及协调大学与企业需要的工具”》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合作机遇,挑战及长远发展策略”》主题进行了讨论。
围绕转型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继续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面向市场办学的继续教育品牌建设、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管理与服务四个方面,以互动交流和分组研讨等形式展开了热烈交流和深度沟通。
论坛对论文组织工作出色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颁发了论文组织奖;同时对收录入大会论文集的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论坛商定下一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将由轮值主席高校香港理工大学主办。
来源:光明网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