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英语能力测评标准适逢其时
有了统一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体系,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将有更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学覆盖面和口径也能基本保持一致,有助于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功效性。
■郑若玲
教育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启动会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总体方案论证会,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层面提出的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据介绍,该体系将建成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覆盖外语学习及教学与测评的评价系统,改变目前外语考试种类繁多,但相互无法参考、教学互不衔接等问题,使我国外语教育与测评步入“车同轨、量同衡”的时代。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英语学习热度持续升温,甚至出现不少学生的英语能力超过母语能力的不正常现象。由于英语教育一直是各级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考试也在升学、入职或晋级考核中占据相当分量,在有的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职称晋升等考试中甚至起着“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导致不少在专业领域卓有才华而英语基础不好的人失去深造或发展机会,英语考试也因此饱受非议。
英语学习的“高烧不退”,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国际化进程加速关系密切。近代以来,以英国、美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雄踞引领地位,尤其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绝对领先的国家,进一步推动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这一局势在可见的将来也很难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以往重视英语甚于母语的学习风气虽然有失偏颇,但在英语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的大背景下,英语教育及其测评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等方面,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需要冷静、清醒地看待英语教学与考试的热度。笔者以为,在我们仍然必须凭借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融入世界时,一味批判“全民学英语”现象不是理智的反思。我们需要做的,是反思英语教学之功效并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其真正发挥与世界接轨的桥梁作用。大致而言,英语被非议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英语考试成绩在升学、就业、晋级考核中分量太大,导致其被过度消费;二是英语教学效果不佳,事倍功半,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在英语运用上仍是“聋哑人”,有悖于语言应用性的本质特征。前者是认识上的问题,后者则是评价体系的问题。相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随着社会各行业对英语认识的加深,对其消费也将越来越趋于理性,但如果评价体系问题不解决,随着英语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将越来越严重。笔者以为,当前出台一套统一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体系极有必要,且正当其时。
考试这一形式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如何考、如何用。由于参加英语考试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意志各有不同,对考试的需求也会各有侧重,统一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能否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恐怕是建立统一标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需要深入调查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在把握各级英语教学的本质特征与精髓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导向功能。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中,考试向来是教学的“风向标”。有了这套统一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体系,各级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将有更明确的目标指向,且教学的覆盖面和口径也能基本保持一致,长此以往,将有助于改变以往“哑巴英语”的不良后果,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功效性,引导英语考试的消费者更理性地运用英语能力测评结果。待统一英语能力测评的改革试验在教育教学系统取得成功后,可以推广至教育系统外的社会系统中,以及推广到其他外语的教学与测评中。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11/03/content_42560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