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线早高峰限流 乘客:绕十几个圈才进站

06.01.2015  11:07

  去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客流单日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昨天一早,两座新站开通不久的16号线再遇客流早高峰,由于限流,部分乘客抱怨,要在站外绕十几个圈才能进站。地铁运营方表示,无论是全网还是单条线路,“大客流”已经成为上海地铁运行的常态。面对这样的常态,“安全”始终是地铁运营方的重中之重。未来,随着新线开通、路网布局成熟,预计到2017年或2020年后,上海地铁运营面貌将会有较大改变。

   运营方表示目前限流是唯一办法

  1月5日一早,随着多数企业都恢复正常上班,16号线拥挤再现——只不过,这次是在站外。

  实时照片反映,16号线的周浦东、鹤沙航城和惠南三站实施限流。进站人群需要在站外“绕十几个弯”,“等半个小时”,缓慢移动入站。由于实施了站外限流,站台内人流没有像刚开通时那样多,部分车厢还“比较空”。

  按照此前规划,16号线主要承担的是原南汇地区的观光旅游客流,因此每趟列车仅设计了三节车厢编组,车厢内采用座位多、站位少的类似火车的竖排座位,单节车厢仅能容纳200人左右,全车约600人。也就是说,来一趟车,只能装走1、2号线一趟车四分之一的客流。尽管去年12月31日16号线全天客流仅为13万,与2号线相去甚远,但“先天不足”的设置,仍让搭乘16号线的过程显得无比拥挤。

  地铁运营方表示,在运力短时间内无法增加的情况下,限流可能是唯一的办法。“我们也希望提高效率,但前提还是要确保绝对安全。”尽管16号线限流路线遭到不少网友的指责,但地铁运营方表示“宁可被骂,好过出事”。

   客流天天增加提升运力行不行?

  拥挤的,并不止16号线一条线路。每天早晨,上海地铁拥挤与限流信息都会由运营方在电视台、电台和微博等渠道实时发布。工作日一进入早高峰,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都会出现黄色拥挤,其中1号线莘庄和彭浦新村站、2号线广兰路站等站点的限流已经常态化,3号线长江南路至宝山路沿线8站,以及6号线东靖路站至金桥路站沿线5站更是“站站限流”。“客流最大的是2号线和1号线,但因为1、2号线班次多,乘客实际感到最拥挤的,一般是3号线、5号线、6号线及8号线。”地铁运营方介绍。12月31日的客流数据显示:当天客流排名前三的地铁线路分别是:2号线(187万人次)、1号线(146万人次)、8号线(108万人次)。3号线当天客流61万人次,5号线17万人次,6号线43万人次——但因为线路运力配置、车厢容积大小的关系,这几条线路都是“出了名的拥挤”。如今,16号线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如此拥挤,这些线路有没有提升运力的可能?目前,上海地铁运力最大的是2号线,8节车厢、每节车厢300多人、最短运营间隔3分钟。其他不少线路则因为这样那样的“硬伤”,无法与2号线相比。比如,3号线与4号线并线运行,运营间隔不可能缩短;5、6、8、16号线等,核定载客量较小,运力先天不足;16号线欲增开班次、加挂车厢,则涉及信号系统、运营、安全测试、演练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现有条件下通宵运营几无可能

  高峰时段,人民广场等重点换乘站的客流密度之高,几乎达到极限。“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一位地铁工作人员表示。而随着未来五年内地铁建设与开通进入新的高峰,客流数量的持续增加、极端高峰客流不断突破历史纪录、新线开通带来各种新问题,都将是大概率事件。

  与此同时,乘客也对地铁运营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比如,部分乘客认为上海地铁应该在重要时点通宵运营。但据了解,由于上海地铁多数线路都是单线运行,与纽约和我国香港等地的复线运行不同,许多维护等作业都必须在夜间完成,通宵运营在现有线路设置条件下几无可能。

  2014年12月31日晚地铁延长运营80分钟,不少乘客反映加班时间仍太短,自己未能赶上末班车。但这个时间其实已经逼近车辆维修保养的极限。延长运营后,检修工作一直进行到1月1日3时45分以后,首班2号线列车,4时20分即在龙阳路基地发车。

  “上海地铁从诞生到现在不过20年,与纽约等城市相比,还很年轻。”地铁部门表示,“对于现有设置的短板和乘客的诉求,我们正着手梳理研究,但安全始终是我们首要的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