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强化队伍建设”之基层辅导员系列报道之三:交通运输学院辅导员陈莉
助学 · 筑梦 · 铸人
——记交通运输学院辅导员陈莉
个人小传 :陈莉,女,1986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2007年7月走上辅导员岗位并担任学院资助专项辅导员,先后荣获上海海事大学优秀辅导员、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决策仿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等校、市级荣誉称号,在上海海事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中银”杯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中荣获二等奖,公开发表论文11篇,参与多项校级、市级课题。
在9年的辅导员生涯和资助专项工作中,陈莉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认真负责、对学生真情投入,还善于思考,始终以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工作效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的挖掘,尤其是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不断凝练总结,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同心互助社”为载体,构建了交通运输学院特有的他助—自助——助他资助育人体系。
凝练思考 规范管理
2007年,陈莉老师从我校2003级国航专业毕业,正式加入辅导员队伍,担任交通运输学院2004级国航专业的毕业班辅导员和学院资助专项辅导员,开始全方位地接触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以及学费减免等资助工作,即“奖、贷、助、勤、减、免、补”等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
为确保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落实到位,陈莉老师一方面认真学习上海市及上海海事大学的相关资助文件,负责起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学院审核、复核文件及奖助学金评审委员文件,并具体落实学院认定和审核工作,负责日常的奖助学金、临时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汇总工作。
为了践行精准资助的理念,在2008-2010年担任国航08级学生辅导员工作中,陈莉老师率先对自己所带的3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从大一到大三的纵向跟踪,对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学业情况、每学期的奖助学金及受助情况进行了跟踪记录,在育人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关心和指导,随后,该项工作在学院全面展开,形成了交通运输学院在精准资助上特有的数据库。
另一方面,陈莉老师在负责开展学院的自强、感恩、诚信等资助育人活动中,总结思考,认识到学生处在大学不同阶段,所面临的经济困难或许是类似甚至相同的,但是他们在经济之外的诉求,具有很大差异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差异化需求,陈莉老师对学院原有的零散活动进行资源整合,从2010年至今已逐渐形成了如下学院资助育人主题教育系列品牌活动:交通运输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力协作超越自我”大型适应性团体辅导、交通运输学院新生“奖助贷补”说明会,交通运输学院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卷调查、交通运输学院“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交通运输学院“自强、诚信、感恩”征文比赛、交通运输学院毕业生图书义卖等活动。
除此之外,陈莉老师还负责拓展及维护学院奖学金,从2008年起,由交通运输学院辅导员出资设立了“交通运输学院卿云助学金”,从2010年起,由国航教工党支部出资设立了“国航交工支部助学金”,并结合学院的“金钥匙走访计划”开拓了仁建奖学金、日通物流奖学金、通云物流奖学金、均辉海运奖学金等。
砥砺前行 鱼渔兼授
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陈莉老师开始尝试建立学院的自助体系,为学生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她于2010年开始实行资助工作社团化运作,成立了交通运输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己的社团——“同心互助社”,同一颗心,互相帮助,将社团打造为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支持的平台。
社团体系化培训助力成长,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较弱的现状,陈莉老师对社员开展了系列化的培训,从加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素拓培训,到学院“励志书院”的电脑培训,陈莉老师以社团为平台,将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交给社团承办,为他们的一切创意和想法做好服务及支持工作,在每一次活动后给予总结和指导,最大化地锻炼了社团成员的工作实践能力。
社团化运作,一方面有利于使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阳光化,愿意加入资助社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着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可,塑造了他们“我贫困、我努力、我受助”的阳光形象;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来开展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的客体转变成了主体,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实现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朋辈教育。
“同心互助社”运转逐渐成熟,社团化运作的互助体系逐渐稳定。2014年,陈莉老师撰写的“以学生为主体 凸显服务功能——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案例,获得了“中银”杯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二等奖。
不忘初心 价值引导
2015年,陈莉老师以“同心互助社”的社团化运作为题,成功申报了上海海事大学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陈莉老师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校园慈善文化为着眼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价值引导;在同心互助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同心志愿者团队”,以志愿者团队为载体,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务,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德感恩,笃行回报,落实价值引导的资助育人理念。
“同心志愿者团队”在2016年暑期组建了“羽爱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他们以一个受助者的身份,以一种反哺社会的心态,结合自身所学与经历,到紫罗兰希望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紫罗兰希望小学是一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民办小学,主要服务于广大在沪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仍然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施匮乏、教学活动单一等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羽爱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自行克服了经费方面的困难,于2016年7月16日至23日在紫罗兰希望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给他们开设了航海文化、文艺、体育类的课程,带领他们到临港骑行参观上海海事大学。除此之外,还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最终形成了一份上海浦东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
除了暑期志愿者团队,“同心志愿者团队”不断拓展日常志愿者项目,定期与东海志愿者团队到东海开展清滩活动,目前定期开展的志愿者项目有:浦东机电福利院、徐汇区致康儿童康健中心、陆家嘴地铁站开展志愿者活动,2016年共计开展了300余人次的志愿者服务。
近两年来,由陈莉老师创建指导的“同心互助社”,在完善自助互助的功能基础上,逐渐转变到助人者的角色,同心志愿者团队在管理和队伍上仍显稚嫩,处在起步阶段,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用志愿者活动来将爱心传递下去。
“琐碎、重复,很多时候是辅导员工作的代名词,然而高效的管理模式,却能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凝练思考,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学生为本,切实从学生需求出发,秉持一份对工作的责任,对学生的关爱,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作为资助专项辅导员,资助育人体系的内涵还有待挖掘,在精准扶贫上,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情况做跟踪调研分析?在发展型资助体系上,如何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平台?如何建立体系化的感恩育人机制?”这就是陈莉老师,力求有情感、有思路地继续辅导员工作,资助育人工作如何开展,她还在寻求更好的答案。
撰稿、摄影:交通运输学院 来源:宣传部 学生处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