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竖起2米高"手机" 警务民生智慧平台惠社区
两米高的大手机让老人享受到了许多智能服务。舒抒摄
家住徐汇天平街道永嘉新村的钱老伯最近多了一项新爱好:到小区门口点击新建的大屏幕看新闻,顺便查查汇率,“孙子在国外读书老辛苦的”。
老钱说,4月初一天,小区大门口突然竖起了一块2米多高的显示屏。一开始,他和邻居都以为只是一块比较时髦的宣传栏,看到屏幕旁边的报警按钮后,老钱觉得有点不一样了。“居然跟手机一样可以叫出租车,前两天还有邻居用它预约办了护照,不过这屏幕上的字要比手机上的大多了。”
这块“万能大屏幕”名叫“智慧城区警务民生服务平台”。牵头研发者是徐汇区人大代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周左鹰。这个平台,外形似一个“无限放大版”的手机屏幕,不仅能够一键报警,还能预约办理各类证件、呼叫出租车、查询最新政策信息,从天气到外汇再到周边美食统统“一网打尽”。今年3月5日,“智慧城区警务民生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在徐汇区天平、湖南、枫林三个街道安装20余台。4月20日,平台与大众点评达成战略合作,预计本月底,“巨型手机”在全市的装机量将达到200台,核心应用将超过40个。
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智能服务
周左鹰说,触动自己想要完成这项发明的,是居住在太原居委的几位老人。在作为人大代表履职走访社区时,周左鹰从老人们口中得知,他们出门看病时扬招出租车,但空车总是不停,以为司机拒载。
老人家不会用打车软件,这使得最需要用车的人,反而变成了最叫不到车的人。居民们还反映,虽然街道设有社区服务中心,但在实际办理护照、独生子女证的时候,不是搞不清政策要跑好几次,就是要花大量时间在现场排队领表填表。
周左鹰意识到,智慧城市要真正走进老百姓家门口,还差了“最后一公里”。2015年5月,周左鹰开始着手研究信息化进社区,首要目标就是让老年人也能灵活使用手机里的智能服务。
按照周左鹰的设想,小区的“超大手机屏”绝不限于单向信息发布,必须要有交互功能。于是,他坚持选择触摸时灵敏度较高的纳米屏,每台屏幕光硬件就要近5万元,加上屏幕耗电、网络费用和运维成本,搭建一个智慧平台,资金投入就需数千万元。经过多方努力,一家新加坡公司愿意投入5000万元作为平台初始资金,中国电信为平台每个点位提供了每月8G只需50元的优惠套餐,天平街道向电力部门协调电力供应,确保平台顺利上线。
硬件需要资金,软件就要看政府部门的配合。周左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110报警点直接引入小区,居民点击“一键报警”按钮,不用等待110呼叫回复,小区保安公司第一时间就会回应报案居民。除此之外,机器侧面还有身份证识别口、打印机接口等装置,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平台就可自动生成护照申领表,居民填好上传后拿着打印好的预约单去出入境,能直接进入办证环节,省去大量排队时间。现在平台已经拥有40多项政务、警务和民生应用,能查驾驶证扣了几分,也能办理狗证。
期待接入医药挂号功能
上海“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如何让所有老百姓包括老人都能平等享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任重道远。
周左鹰说,3月初,第一台显示屏落户嘉善路的上蔬永辉超市门口时,就有老人家兴致勃勃来询问,能否查询小区周边的吃喝玩乐地图,看到年轻人点一点手机就什么都知道,老人家很羡慕。“我们会继续完善系统,扩展新应用,主要还是以政务、民生类的APP为主。”
平台上线两个多月,许多居民开始陆续提出新要求,“支付水电煤”呼声颇高。周左鹰坦言,近期已有许多互联网公司来接洽,想要合作支付功能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BAT中,也有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的。
“互联网公司很积极,但是政府部门仍旧需要一家一家跑。”老周说,希望能进一步得到政府部门支持,加大政务公开、政务窗口前移,只要是方便老百姓办事的功能,都能与平台对接。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医药挂号功能引入平台,让看病难、挂号难能逐渐抽离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