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短信告别0.1元/条时代 将按照流量计费
“短信”将告别0.1元/条的资费时代。昨日,商报记者从重庆移动了解到,目前中移动推进的融合通信业务在重庆已进行到测试阶段,该业务将把传统短信/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的“新消息”服务。这意味着短信/彩信不再单独收费,而是以流量计算。
据悉,中移动融合通信业务将于今年年底前上线,争取2015年年底前实现全面商用,与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业务接轨。
怎样变化?
融合新媒体消息格式
昨日,记者从中国移动官微了解到,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移动便启动融合通信的实验室测试,第三季度开始推动5个城市外场测试。
消息显示,中移动下一代融合通信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形成以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为核心的基础通信服务。
其中,“新通话”增强用户通话质量和体验;“新消息”以融合多种媒体和消息格式,与传统短信/彩信互通;“新联系”以真实手机号码为前提,构建全新的社交、公众信息服务入口。
从融合通信所强调的功能亮点来看,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应用,就可以直接像微信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这些功能等于废掉了传统的短信业务。
为什么变?
功能单一受OTT冲击
过去十年,短信是备受国人欢迎的通信方式,但由于近年来微信等OTT服务的冲击,曾经被尊为“拇指经济”的短信业务不再风光。中移动近日发布的前三季财报显示,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赵越认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OTT业务冲击、虚拟运营商介入等三大因素,将使得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改变成为必然。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表示,短信是最基础的移动通信服务,不过一直没有升级,其功能单一、体验受限,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融合通信业务可使用户跳过微信等各种OTT业务,扩展流量经营,提升消费者对流量的使用,这也意味着中移动全面转向数据流量经营。
重庆好久推?
是否年底推尚无定论
昨日,重庆移动公司相关人士向商报记者证实,今年二季度开始,中移动就启动了融合通信的实验室测试,目前重庆地区已经进入外场测试阶段。
不过,对于今年年底重庆是否正式推出融合通信业务,该人士表示未接到任何通知。
如何收费?
短信将按照流量计费
中移动推行的融合通信业务支持预付费、后付费两种用户付费方式,在业务上线后用户只要选择具体套餐即可马上启用,不过目前暂时不支持与电信、联通互通。
其中,该业务将把传统短信/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的“新消息”服务,意味着短信/彩信不再单独收费,而是以流量计算。
据悉,用户启用套餐之后,将会升级终端上原有的短信/彩信功能,用户无需订购业务和下载应用即可使用,手机内的短信、语音、通信录图标点开后便是一个社交网络。
费用降吗?
1元钱流量可发140条
按照流量发短信合算吗?目前该业务进入最后的资费体系设计阶段,商报记者昨日简单进行了一下测算。
以传统资费方式计算,发送10条短信将花费1元。以中移动推出的一款50元包1G流量的套餐业务来算,1元钱可以使用20M流量,按照每个汉字2字节计算,可发送1万个汉字。目前每条短信最多只能写70个汉字,20M相当于可以发送140条短信。可以看出,通过流量方式发送1条短信,花费仅是传统发送1条短信的1/14。
新闻延伸
新模式或给运营商带来转机
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陆续拿出了自己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无论是移动的飞聊,还是电信的翼聊,抑或是联通的沃友,这些产品都因为体验性问题,无法与微信等抗衡,最终都在江湖中销声匿迹。
融合通信已在电信界兴起
“中国移动已意识到,既然无法阻拦OTT应用的冲击,便转而开始做自己的OTT业务。”王珺分析,中国移动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数亿的用户量和流量体系,如能借助现有的4G网络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去推融合通信,优势将非常明显。
“就目前情况看,前期的融合通信业务免费,对用户而言,打破了以往发送短信收费的概念很容易吸引用户,不过,最终还是要看在这个平台上搭载的业务形式。”王珺表示。
也有电信分析人士指出,融合通信要想做大,和微信等OTT一较高下,还需和其他两家运营商合作,形成互联互通,发送无碍,接收无碍。不过,就记者了解的情况显示,中移动融合业务暂时不能与电信、联通用户互通。
运营商正在拥抱OTT时代
在微信等OTT业务逐渐蚕食运营商的传统语音及短信/彩信业务的同时,OTT业务范围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通过单一APP登录后,APP中又嵌套了多种业务软件产品,如微信中的游戏、表情商店、财付通、公众账号等,甚至还与第三方软件商合作推出“滴滴打车”。
可以说,互联网业务提供商不断将自己的创新产品集成进去,并由此推动传统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不过,由于运营商占有先天的网络优势,而任何的信息化应用都不能绕开网络部署,运营商因网络的稀缺性而显得更加珍贵。
中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在近期公开表示,“当短信被微信等新的社交媒体服务取代的时候,并没有给电信行业带来生存的压力,反而加速了电信行业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其实并不仅仅是‘OTT时代’来临,而是“大融合时代”的来临。其包含了业务大融合、用户大融合和行业大融合,并且运营商业务的简单集约化也是发展趋势。我们认为OTT厂商的产品的确会分食运营商传统业务,但同时也会带来新机遇。”慧聪研究的分析报告指出。
王珺表示,中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业务,目的就是要做一个涵盖文字、图片、语音等的社交网络,它未来完全可以像微信一样,利用这个平台,将人和圈子集合起来,在平台上推广各种商品和服务,从而在后端的广告、线下交易上收费。“只有改变传统发展思维,注重内容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避免沦为哑管道。”
微调查
短信看流量你怎么看?
大渡口新山村 赵先生 31岁:短信“免费”可以试试看。如果用“流量”的方式开通发短信,我会试试好不好用,希望功能强大、体验性好。
杨家坪步行街 钱女士 28岁:“免费”短信将更方便。现在发短信就是比较贵,一条一毛,就算是包月,也不便宜,如果能用流量的方式,我肯定双手欢迎。
大坪石油路 吴女士 23岁:短信“免费”与否无所谓。现在有了微信,基本不用短信了。就算用流量这种“免费”形式,我也不想用。
链接
短信发展历程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从而宣布手机短信诞生。
1998年起,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189亿条;2004年,达900亿条。
2012年,短信均发送量实际下滑9%左右。
2014年中国移动三季报显示: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降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