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科技城携手同济大学共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制造业20%的比重,但大而不强,中国迫切需要创新来推动发展。作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实际行动,在11月24同济大学与中国(绵阳)科技城共同举办的“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座谈会”上,中国(绵阳)科技城联合同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四方合作意向书》,将以同济大学已建成的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为基础,在科技城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全方位研发、定型中国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制造标准,带动中国家用电子行业转型升级,使科技城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引领者。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刘超,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出席合作交流会暨签约仪式并致辞。
刘超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过程中,迫切希望得到同济大学人才和科技的全面支撑,相信双方未来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四方签署的这一合作项目旨在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做出示范,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项目尽快落地。
陈以一在致辞中说,在同济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强调知识溢出、强调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同济大学将以此次签约合作项目为契机,将同济与绵阳校地合作纳入四川与同济大学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发挥作为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学科优势,对接地方重大需求,立足高起点,抓前沿、抓标准、抓示范,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为国家科技城的建设发展作出同济人的贡献。
根据《合作意向书》,同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将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以四川长虹为应用示范基地,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技术需求,着重研究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智能核心装置,为市场提供电子(家电)行业可实施的智能制造技术系统与产品,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以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为纽带,磨合世界智能制造尖端科技,带动中国家用电子行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经验与技术。
《合作意向书》还提出,合作方将共同组建按照市场化经营的智能制造技术孵化推广平台(公司),负责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系统研究成果进行市场转化,配合“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的行业化、个性化进程。
“工业4.0寓意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战略对中国来说正当其时,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主任陈明教授表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基于“中国制造2025” 和德国“工业4.0”的合作,以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为核心支撑,充分利用科技城“先行先试”创新机制,通过产学研政合作,为中国制造工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模板,共同打造“中国制造2025”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