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科学史夏至论坛在上海交大举行

30.06.2015  16:58

6月27日至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夏至学生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法学楼401会议室举行。本次夏至论坛得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术专项基金支持。除本校师生外,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兄弟单位的师生共70余人。 

本次论坛上报告的论文,内容涉及数学史、天文学史、冶金史、地图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另外,从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毕业的博士吴燕、郭园园和穆蕴秋的专题报告,向尚在学术成长道路上的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史领域的研究范例。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教授为论坛致辞,他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希望同学们在此次会议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的魏雪刚做了题为《<九章算术>方程章所言“”的释义及对方程“旧术”再校》的报告。上海交大纪志刚教授对他的问题意识和新颖创见给出了高度评价,同时就论证依据、文献检索阅读等方面提出建议。陈梦鸽作了题为《艾萨克·巴罗英文版欧氏几何学著作初探——以第一卷为例》的报告,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幼军教授以及东华大学的邓可卉教授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做了点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园园博士报告了《阿尔·卡西<论圆周>中数值解的研究》。郭园园详细介绍了古代阿拉伯数学家的成就与思想,为参与论坛的学生们展示了阿拉伯世界对科学做出的贡献。上海交大王颖报告了《<北华捷报>西方学者对徐光启的认识与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吴燕对该报告作了点评。 

北京科技大学刘杰做了题为《云南香格里拉博物馆藏藏币的分析研究》的报告,上海交大关增建教授等建议他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把样本量再放大,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内蒙师大刘增强报告了《<伯麟图说>滇省舆图探析》,北科大的李晓岑教授对他的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北科大张学渝报告了《雍正帝对清宫造办处的整合及原因探析》,引起了在场师生们的浓烈兴趣,江晓原教授认为雍正帝对造办处非同寻常的关注及其背后的主观动机值得深入探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孙榕做了题为《<表度说>中的圭表测量原理与方法》的报告,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钮卫星教授作为点评人建议要更加突出问题意识。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杨诗敏报告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中论证神存在和唯一的公理化结构分析》,老师们对她敢于挑战高难度题目的精神给予了鼓励,并对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行文风格与逻辑结构提出了修改建议。来自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陈自富做了题为《炼金术与人工智能:休伯特·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的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吴燕在题为《民国时期公众话语空间的“废历”形象研究》的报告中,分析梳理了民国建立后,学界、政界和社会人士对于历法选择的各种意见,并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废除农历、推行公历的“进步”意义并非来自所谓科学上的进步,而是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建构出来的。上海交大的穆蕴秋做了题为《SCI和“影响因子”:学术评估与商业运作》的报告,她向师生们展示了作为学术评估重要标准的SCI和“影响因子”等数据背后的商业运作,并指出由于存在商业化的特性,SCI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并不能客观地反应学者或期刊的学术成就,引发了在场师生们对学术管理机制和学术评价标准的讨论。 

关增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科学史界是一个大家庭,不同单位师生之间的讨论切磋,对提升科学史界的整体学术水平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