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院地合作有了“嘉定模式”
13.07.2016 14:04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在昨天召开的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嘉定区正式发布了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建设规划,拿出近20平方公里土地吸引科研院所安家落户。同时,嘉定区政府与一批科研院所签署了协议,将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化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当前,嘉定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各项工作已进入全面深化、全面落实的关键阶段,重中之重是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把自主创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转化成品牌产品、企业利润以及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表示。
长远眼光锁定“钱变纸”战略
据嘉定区区长杲云介绍,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涉及菊园新区、徐行镇西部和嘉定工业区部分区域,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发展格局。其中,“一心”为汇智中心,依托在核心区南部集聚的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打造科技产业化的“主战场”;“两轴”为城北路产业发展轴和胜竹路创新转化轴,两根轴把核心区连为一体,推动创新要素加速融合;“三区”为东部产学研创新区、北部产业融合发展区和中部创新商务服务区。到2020年,嘉定计划吸引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100家,建成市级以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超过20个。
在土地供应已经达到“天花板”的情况下,嘉定区全新规划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靠的是长远战略眼光。从2007年起,为推动科研院所回迁嘉定发展,嘉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了靠近轨道交通的2000多亩土地,并通过科研用地的方式进行划拨,在发展空间上大力支持科研院所。按照嘉定土地价格折算,2000多亩土地的价格至少得200亿元。
不过,这200亿元机会成本“花”得很值,一些曾因各种因素出走的科研“国家队”如今纷纷“回嘉”。6月28日,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整建制1000多名科研人员回迁嘉定。今年将迁至嘉定的,还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等。如今,嘉定科技发展以中科院光机所、微系统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为主体的“11所2中心2基地”、7所科技型高校以及汽车风洞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格局初步成型。
为培育更多科研成果,嘉定区为这些科研院所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初生科研团队缺设备,嘉定有意识地引进了上海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端研发资源和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等大型研发平台,目前全区高校、科研院所各类研发平台共计106个,已有69个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00台设备向社会开放。此外,以前不少创业者常抱怨,在嘉定鲜有机会结识投资人,更别说面对面坐下来谈合作。这两年来,“嘉定创投”这样的股权投资及管理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目光锁定在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微科技企业,如今已在新三板上市的“贝思客”就是受益者之一。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自循环”
科研院所和市场、企业对接不紧密、成果难以走出“象牙塔”。为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嘉定区围绕产业需求导向,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专项规划引导—院所创新突破—企业转化应用—特色园区承载—产业基金支撑—创新人才驱动—政府精准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自循环”。“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让科研院所的成果能和企业更好对接,更了解市场需求,便于科研成果最终走向市场。”
今年,嘉定区继续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紧密结合,首批40个、总投资近170亿元的重大科技创新产业项目已经启动。根据昨天嘉定区政府与科研院所签订的协议,嘉定将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共建上海先进激光应用科创中心、打造自主可控军民融合软件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园、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等领域开展合作等。
通过院地合作,嘉定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平台,为不少科研成果找到了“婆家”,同时也帮助大量陷入发展瓶颈的企业获得了科技支持。目前,科研院所在嘉定落地的企业已达170余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科技产业化和产业高新化”的核心,是打造一批具有科技引领性和带动力的产业。嘉定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把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四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还专门制订了扶持政策。据介绍,到2020年,嘉定力争实现四大产业总规模超1000亿元,到2025年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打造出一批研发设计、产业生产、示范应用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记者 茅冠隽)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13.07.2016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