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31期沙龙举行[图]
2017年5月18日,上海交大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31期沙龙在徐汇校区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举行。Bio-X研究院蔡雷助理研究员、凯原法学院林喜芬教授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孙俊峰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演讲。来自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凯原法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的30多位师生参加沙龙。沙龙由蒋宏教授主持。
蒋宏指出,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的交叉平台是开放式的平台,不但促进了各学科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更是倡导文理学科交叉的理念能够植根于土壤,同时促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互相交融,研究视角的相互学习、启发和借鉴。
蔡雷作题为“两种疾病共同致病基因的研究”的报告。他首先通过提出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影响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两种致病因素叠加导致疾病产生和疾病加剧的很多现象的假设,从而引入其关注并研究的专业方向,即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其认为致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发育三种情况的交互有关,治疗疾病的效果往往也与心理和生理因素及其疾病的交互作用有关。他特别就精神分裂症与结核病共同致病基因、寻找两种疾病共同物质基础的“重叠性”的研究方法作了专门介绍,如基因种子随机游走的网络地图算法、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和排序的基因富集方法、超几何检验法等作了案例分析,同时专门介绍了交大BIO-X研究院建立的精神疾病相关联的基因库和网络致病基因数据库的最新进展,还介绍了国外利用基因库和网络致病基因数据库开展对同卵双胞胎的共性行为和非共性行为产生影响的种子基因与表观基因的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对同卵双胞胎的非共性行为起作用的表观基因,如何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变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分析,以此得出人类在进化和演化过程中“没有基因不行,但基因也不是万能的,环境也会通过表观基因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形成差异”的结论。最后蔡雷还介绍了其团队设想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族群其行为表现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研究,并试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对不同民族的宏观、中观行为表现和生物遗传学微观层面的“基因种子”、“表观基因”的研究相结合,探索基于人类社会学、社会生物学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林喜芬作题为“锚定效应与量刑偏差——来自中国的证据”的报告。首先抛出为什么要研究法官的认知因素、为什们要研究量刑的偏差等现实问题,引导与会者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林喜芬介绍了法官裁量与司法公正的概念,并介绍了为什么要研究法官认知因素的出发点,尤其是提出了发条主义对于法官判案过程偏重规则和程序的锚定效应,从而忽略了影响法官个体因素在发条以外的认知偏差所导致判案的公正性,比如,法官素质、裁判者个体潜在的认知偏差和流畅度等都会影响裁判的结果。其次,量刑的公正性取决于法官如何正确使用裁量权,比如,检察官的量刑建议是否会影响法官对“自由刑”、“罚金刑”、“缓刑、罚金并用”的量刑决策,还有聘请律师和不聘请律师是否会影响检察官的裁量判断和结论,从而发生一些量刑过宽或过紧的变化等。林喜芬指出了对第二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即要重视人的“有限理性”的客观存在性,开展对量刑偏差及其导致量刑偏差原因的认知机制、“有限理性”、社会认知对司法裁判权的影响的研究,并介绍了对这些问题的现有的文献综述以及已有研究成果的概况。再就锚定效应中的证据问题给出了思考,并与在座的与会者进一步探讨法庭引入智能化判案工具,进行判案实践和应用,能否避免法官和检察官的认知偏差问题进行了有趣讨论,从而引出了智能技术与法律主权的博弈是否会影响未来的司法判决的进程、挑战法律的主权等等,因为随着深度智能学习的判定技术的精致化、大数据挖掘对于案卷文本分析的精准性、律师借助先进技术帮助求助人维权的证据链形成了社会认知对司法裁量权“锚定效应”的现实挑战。结论是,社会认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法律理论的完善与司法实践的探索。
孙俊峰作题为“经颅超声神经调控技术及其对抑郁症的干预治疗研究”的报告。孙俊峰通过基于电磁光声等物理刺激大脑的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历史,分别对电(经颅直流电刺激)、磁(经颅磁刺激)、光(光基因技术)、声(超声刺激技术)的技术应用作了简要的系统介绍,特别是对经颅超声刺激的发展历程作了案例式的讲述。孙俊峰还专门介绍了国际同行对大脑上博卡语言区的经颅磁刺激引起暂时言语紊乱的现象的研究,以及通过聚焦经颅超声刺激小鼠运动皮层影响神经活动、诱发对侧前肢运动的现象的前沿研究,同时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经颅超声刺激初级体感皮层增强皮层感知能力的实验研究、经颅超声刺激大脑视觉皮层引起枕叶神经活动变化的实验研究,以及经颅超声刺激大脑初级视皮层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从而发现兴奋脉冲经颅超声刺激对脑卒中小鼠有脑保护作用、抑制性经颅超声刺激预处理对后续脑卒中小鼠有脑保护作用,同时还开展了抑郁症的负性认知偏差的脑活动时程研究等,使与会者加深了与脑相关联的探测工具、治疗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认识脑、保护脑具有重要的和积极的意义。
与会者对三位演讲者的研究课题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与会者也具启发性。与会者分别对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共同致病的交互关系以及通过心理和生理治疗疾病的并行机制,对语言障碍者如何通过经颅超声刺激调控治疗效果的时间性和可控的稳定性提出了进一步的科学实验的建议和期待,对司法裁判的锚定效应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及其面对个体社会认知差异导致裁判、量刑的公正性质疑,面对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判案能力提升,对检查官和法官的主观裁量权是否形成挑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