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成为本市高中生学习新风尚
上海市教委着力引导高中学校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组织、服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1998年拉开帷幕的上海二期课改突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有机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研究型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不仅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知识,还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3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课程指南,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现在三类课程融合已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上海正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改革,《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沪府发〔2014〕57号)核心内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高校考试招生改革。《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2017年起,本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将试行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
根据近期一项针对上海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全市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其中9553个课题已完成了结题,上述课题除聚焦科技创新和社科人文领域外,还涉及艺术、体育、环保、金融等诸多学科;全市已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此外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还拥有1101名学生课题研究校外辅导教师。不少高中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为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同时建立了学校课题研究评估专家委员会等评估机制,对于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不少区县教育局运用所掌握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校推进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工作。如杨浦区教育局利用区位优势创造条件,让各高中科研尖子学生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探究活动,直至最后论文结题。本市高中学校人人参加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的良好氛围,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高中学校在实践中形成形式多样的实践创新形式。七宝中学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系统实验,建设了多个创新实验室,坚实的基础催生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学生研究成果卓著,今年就有8名高中学生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据悉,上海约75%的公办高中建立了创新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内容涉及到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些实验室的共同出发点。上海市吴淞中学、市西中学今年与上海市电教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一起,联合成立创客教育联合体,通过吴淞中学的道尔顿工坊、市西中学的创客空间等,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举行创客教育体验夏令营,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500张门票在活动开始15分钟后就被“秒杀”,开幕当天没有抢到入场券但仍心有不甘的学生100多人在吴淞中学门口申请旁听。建平中学每年要求高一新生三年中完成至少两项课题研究,并纳入学生高中的绩点排名,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知名高中都坚持自己着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暑期布置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作业。除了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同济大学二附中、鲁迅中学、东昌中学、曹杨中学、行知实验中学等一批普通高中、民办高中等,都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要求,开展暑期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MOORS),为课题找专家,为学生找导师。该系统能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适时推送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丰富学习体验,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智能化的指导和服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能一键导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今年暑期这一系统面向全市中学生服务,很多学生在网上学做研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好评。市教委教研室也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型课程的教研活动,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意实践,为高中学校开好这门课程提供指导。
上海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各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全市高中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上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中学生未来升入高校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是“埋头刷题”,而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正如市西中学的徐瑞彤同学所说的那样:“两年来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让我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多了一份思考,而这份收获是无法通过‘刷题’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