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金:研究型大学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基础

27.06.2016  09:40

          最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在“卷首评论”部分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教授撰写的文章。文中,杨书记结合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谈了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使命和责任,谈了研究型大学应当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以下为原文:

 

          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了新的坐标定位。

          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研究型大学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半以上出自高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2/3出自高校。研究发现,世界上创新活力强的地区,往往是研究型大学集中的地区,例如美国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系统为核心的硅谷和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为核心的波士顿高科技产业集聚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研究型大学要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注重基础研究,推进原始创新。 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理论突破往往会引发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和新兴产业的兴起,推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蓄势待发,研究型大学要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努力在地球深部矿产开采、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和创新药物研发、脑科学探索、深海探测开发、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等战略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抢占引领未来战略发展的制高点。开展好基础研究,需要研究型大学着力营造自由宽容、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需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设想、认真求证,有效激励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从事基础研究。研究型大学还必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便让科研人员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产生更加丰富厚重的人文关怀。

          研究型大学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需要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研究型大学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主动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要创新科技管理的机制体制,积极构建向企业开放、与社会共享的科研平台,积极探索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将重大科研平台建在大学校园,面向企业研发需求开展研究、投入运营的新模式,促进协同创新。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要深入推进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撑,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创业要素之间的互动,形成完整的“创意链—技术链—产业链—市场链”知识型产业生态链,构建“政府—大学—产业”协同推动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