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今天研究东京审判不是为了复仇和惩罚[图]
昨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和人文学院承办的“东京审判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论坛”正式落幕。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美、日、英、新西兰等国家的25位权威国际法学家和历史学家,从东京审判的法理、法律事实、史实史料、国际关系等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讨论,阐释这场半个多世纪前的国际审判如何继续影响着今天的国际社会。
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受审。
东京审判于二战结束后启动,从1946年持续至1948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经过两年半的审判,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12日进行宣判,通过司法程序审理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及伴随着侵略的暴行的犯罪事实。
在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宣判68周年之际,回望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关乎着世界和平的极其重要的审判,至今仍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东京审判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论坛”落幕之际,主办方发表了两天的会议成果总结,认为东京审判在清算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维护世界和平,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符合国际法原则以及确立中国在战后国际地位等方面意义重大。当今研究东京审判,依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东京审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
经过两天的学术论坛讨论,会议发表总结认为,东京审判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以反和平罪为代表的战争罪行进行审判定罪,开启了对战争策动者绳之以法的先例,对防止战争、抑制侵略起到了作用。《波茨坦公告》明确表示,对侵略战争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必须接受审判和制裁;这不是为了奴役日本民族和人民,而是为了让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灾难不再重演。总而言之,东京审判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复仇和惩罚,而是为了和平。
在12日上午“东京审判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王晓秋指出,东京审判是以法庭审判方式清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罪行,以惩罚战争犯罪来震慑和防止战争犯罪,避免战争悲剧重演。“它与审判德国纳粹法西斯战犯的纽伦堡审判一起,开创了追求战争责任的法律先例,并奠定了国际法审判战犯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如对策划侵略者的惩罚,国家战争犯罪时个人应该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东京审判还开创性地设置了‘破坏和平罪’,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策划、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和反人类、反人道和破坏和平的犯罪行为,参与犯罪的个人要对此负刑事责任。”
会议也肯定了东京审判对现代国际法的重要贡献。在11月13日“东京审判与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分论坛上,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指出,从实体法角度来看,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确立了“纽伦堡原则”,对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证人席上的溥仪。
从程序法角度来看,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在组织与程序等方面,也为以后的国际法庭提供了范例、积累了经验。法庭受理和审查了数以万计的证据,有关证据资料达8000件,其中检察方的证据资料为21200页,辩护方为26800页;听取了数千名证人的证言,仅出庭作证的证人就有12个国家的419人;留下了几千万言的庭审记录,仅法庭英文速记记录就达48412页(日文为10卷千万字以上)。这一切,都推动了国际军事法庭组织法、程序法以及证据法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朱文奇教授曾经担任前南法庭和卢旺达法庭上诉检察官,他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了自己的想法,认为东京审判的首要功能在于“记录”。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其实是对国际罪行的一种回应。一反往昔“以牙还牙”的惯常做法,同盟国选择用国际法来追究个人刑事责任。国际审判艰难复杂又费耗时间和精力,但同盟国仍然选择这一方式,目的是为了“记录”(record),为了依据审判中提交的资料和证词来证实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犯罪行为,并通过审判来警示世界、警示未来。
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受审。
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受审。
甲级战犯武藤章受审。
东京审判的许多历史事实仍需要深入探讨
对于东京审判的研究,既是历史学研究,又关涉法律研究。然而,东京审判不论是史料搜集还是法理研究,至今依然比较薄弱,有许多仍未厘清、可以探讨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教授呼吁,东京审判的许多历史事实仍需要深入探讨。如,检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具有高度复杂性,其中辩方证据不仅数量更多,而且遗留了大量法庭未及仔细辨析的伪证。譬如,与淞沪战役、南京战役和南京暴行直接有关的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饭沼守和军队法务部门负责人小川关治郎,为辩方提供了许多证词证言,对此,当年的检方和法庭未能予以充分检验,现在历史学家比对战役和暴行事发时的日方记录,发现这些证词证言里充满大量的伪证。
夏威夷大学的户谷由麻教授则指出,鉴于东京审判在史学和法律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历史学家和有经验的法学家合作是很重要的,二者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又是很困难的,“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举办的这个研讨会让历史学家法学家汇聚一堂,讨论东京审判,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