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市"大男孩的逆袭进行时 年轻CEO现在仍租一室一厅
新年伊始,李克强总理在广东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点赞。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高大上”创新,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大众创新。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草根创业者,他们也许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光鲜的从业履历,却是勇于动手、敢于试错的创新行动派,“大众创业”的实践者。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蚂蚁雄兵’创业梦”系列报道,讲述一个个正在车间、田头、格子间里孕育的普通人创新创业梦。
吴朱华为其他创业者做技术讲座,分享创业心得
这个逆袭故事发源于董家渡。吴朱华生于斯、长于斯,这赋予他一个稀缺身份:土生土长的上海创业者。
他不避讳自己的小学、特别是初中皆为“名校”。“老南市都懂,志强是区里四大差生中学之一。”学校已随城市巨变消失,吴朱华当年则“不出意料”地进了中专。
十多年后的今天,就像董家渡从老城厢变身新地王,他也启动了一次逆袭。去年底,他创办的“云人科技”被软银等评为“最受投资人青睐的大数据企业”;之前他还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知名创业导师、张江创投首席专家孔华威是吴朱华的伯乐,他建议社会给予这类履历平平的创业者更多机会:“英雄莫问出处,不能用一个公式度量人才,因为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意外。”
比一帆风顺的同龄人更专注
在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吴朱华办公室很小,电脑屏幕挺大。没有书架,他身后一长排桌面堆着上百本IT专业书籍,屏幕上挤满了刚写的软件代码。
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这是大数据必须解决的难题。业界公认,最佳解决方案是内存计算数据库技术,在这一领域,“云人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探索者。这家十几人的小公司已在金融、电信、电力、政务等领域拿到订单,客户能在三秒钟内从数百亿份档案中找到所需数据,比传统数据库快几十倍。
为“云人科技”注入天使投资的中路资本执行董事石矛说:“吴朱华天赋不突出,但非常坚韧,他不是最聪明的,但自学能力很强。”
有人一直批评“上海年轻人缺乏创业热情”。但拿孔华威的话说,“吴朱华想做成一件事的冲劲很强烈。”吴朱华自己说,比起一帆风顺的同龄人,他对获得认同更饥渴:“工人子弟要改变命运,必须把事做专。”
不愿在一个台阶上过分停留
吴朱华说他学习还算用功——初中时能在班上排10名左右,但无奈环境太差,全班考进高中的只有三人。
命运很微妙,他现在庆幸没考上高中,否则就没机会通过“三校生高考”进大学,还是本科。毕业后,他进了一家软件公司,收入不错,但他并不满足:“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在城隍庙卖了一辈子五香豆。我不努力,就没法买房结婚。”
这个压力真实得让人透不过气。一年后,他辞职、北漂。在中关村租了间地下室安顿好,边找工作,边在北大自习。
他在全国IT产业的中心待了四年,学技术,交朋友,体验多元文化。从小公司做起,他最后成为IBM中国研究院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该院首席云计算架构师陈滢说,吴朱华是IBM出色的创新研发人才,并以勤奋著称。
然而进IBM才几个月,他再次舍弃了稳定,要回上海创业。父亲想以断绝关系阻止他,但没用。
两次选择,吴朱华都是在步入正轨后迅速离开,这也许不理性,但他不愿在一个台阶上过分停留,他要做点什么,为人生的持续跃迁蓄积能量。
即使疲惫失望,心态也不能输
回沪后,吴朱华花大半年时间写了一本40万字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这帮他理清了创业思路。
孔华威说,国内很少有创业者愿意做核心技术开发:“这不像互联网创业,容不得忽悠。”吴朱华说:“别人能靠概念融资几千万元,我学不会。但我愿做他们不想干的、性价比很低的事。”
面对电脑、几天不出门也不觉得难受——吴朱华说自己不怕“宅”,这让他以每天当十几小时“码农”的恒定节奏过了三年。中路投资后,他更要学做CEO。他有点口吃,本不善言辞,但石矛说,为了和员工、客户沟通,吴朱华变化不小,企业发展方向也把握得不错。
压力不总是动力,他也会感到疲倦。去年他差点结婚,但女孩家里嫌他没房,硬是拗断了。创业五年,他收入还不及在IBM时,到现在还租着一室一厅。
但他最感慨的是创业环境。石矛说,国内企业级IT应用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客户的行政色彩很浓,没有背景的创业者处境很难:“毕竟不是硅谷。”
华灯初上,吴朱华下楼去便利店买吃的。这些天,他情绪有些低落,但给自己打气说:“心态不能输,否则一切是零。”在创业气氛愈来愈浓的五角场大学路,这个胖胖的大男孩向记者挥挥手……他的逆袭还不完美,仍在路上,需要关注,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