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独立的、有完整管理职能的知识产权局落沪
国内首创顺应国际大趋势
知识产权有三个最主要形态——专利、商标、版权,但在我国,知识产权局其实只是“专利局”。长期以来,商标、版权的行政管理与执法职能分别由工商局和版权局负责。
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秘书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告诉记者,全球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家中,建立“二合一”与“三合一”体制的超过180个,只有不到10个国家实施“三分开”,“可以说,在上海自贸区组建‘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是顺应国际大势之举。”
“三分开”的运转具有历史原因。在我国,商标的形成与《商标法》早于专利和《专利法》,著作权的概念更是由来已久。虽然许多学者曾呼吁“三合一”,但要实现跨行政部门的权力聚合,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上海自贸区为“体制破冰”创造了条件。去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就提出,要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今年8月实施的《自贸区条例》进一步提出,要在自贸区内探索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执法的机制体制。
据介绍,新组建的知识产权局是自贸区管委会下属的第八个机构,将统一负责专利、商标、版权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今后,自贸区知识产权局还将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职能,并在区内探索纠纷多元化解、行政保护联动等配套机制。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晓光告诉记者,新建知识产权局看似只是自贸区内的一个举措,实则却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具有先锋意义的重要改革。他希望自贸区的这种模式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走向全国。
促进创新一门式服务企业
知识产权已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上海自贸区的此次尝试,将给促进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带来积极影响。
吕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市政府已把知识产权列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六个研究专题之一,“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有助于知识产权资源的集聚,吸引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
对企业而言,“三合一”的优势也非常显著。目前,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引导技术研发,凸显竞争优势。吕国强说,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就会涵盖商标、专利、版权,统一的知识产权局能提供一门式服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此外,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呈现复合型特征。以往,遭遇侵权的企业不得不求助于多个部门,多头取证,增加维权成本不说,保护效果也有限。统一的知识产权局可以促进执法标准的统一,建立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
上海市高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丁文联告诉记者,上海、北京等地早就组建了知识产权法庭,目前也正在筹建独立的知识产权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局的建立,有助于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对接。“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受理的知识产权诉讼同比上升了77%。司法与行政机关的合作,将形成立体的对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选稿:郑文捷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