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更有“底气”的数据 谈统计领域加快改革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已经从专业性的话题转变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公众话题。每年、半年、季度,甚至到月度,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都会成为社会热点。
“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非常高,但方方面面质疑也在增加。”面对“敏感而关键”的统计数据“被质疑”的话题,上海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平坦言,质疑来自社会对统计数据需求增长、要求提高,也说明现有的统计方式存在缺陷,“直面矛盾,统计领域需要加快改革创新,首先要让自己拿出的数据更有‘底气’。”
公众质疑是机遇和动力
记者: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占有数据最丰富、发布数据最权威的统计部门,有没有感受到压力变大了?
王建平: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类政府统计数据都格外关注。这些数据既是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也是社会评价政府的依据,还是民生保障的依据。
作为采集、加工和供给数据产品的主要部门,我们深感统计工作根本上是服务工作:统计工作既为政府正确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有效决策服务,也为公众的知情权、个人选择提供服务。
目前,无论是政府本身还是公众,都对统计工作服务水平的能级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今年6月起,国家统计局每月都举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海统计部门将过去半年举行一次的发布会,改为季度举行,最终目标将是月度举行。
在努力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瓶颈和困难。环顾当前统计工作局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几方面:从政府和部门角度来看,由于相互间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数出多门”“数字打架”现象频发;从企业角度来看,面对财税、金融以及统计等不同部门要求,往往从利益角度出发,填报不同数据,“几套报表”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客观公正;从公民个人角度来看,社会诚信危机导致传统的电话调查、入门调查等方法难以顺利开展,为统计工作的执行带来难度和挑战。
从我们自身看,统计部门的工作是专业的,人员都很敬业,但统计的开放度和创新意还不够。比如老百姓最关心的CPI,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统计样本更新会跟不上,样本选择太传统,就会带来数据结果和公众感受不符的情况。对统计部门来讲,新要求、新困难既是压力和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和动力。
探索政府信息共享机制
记者: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统计部门能否用上更新的手段和方式,来突破现实中的困难,形成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
王建平:这是上海统计部门长期探索的课题。近三年来我们一方面立足统计职责,着重做好把脉经济运行、聚焦改革进展、计量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又着重从观念、基础、突破口等方面来推动统计自身的改革创新。
今年,上海统计部门在前两年潜心“磨剑”的基础上,开始“亮剑”,明确提出了突破统计改革难点、突破统计管理瓶颈“两个突破”的总目标,立志于啃下几块统计改革创新的“硬骨头”,以点带面促动统计工作全面转型升级,为统计这一池春水注入活力。
在统计的难点突破中,政府信息共享很关键。比如在上海自贸区,上海统计局主动提出要借助这片“试验田”,改革统计方法,使统计数据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我们尝试“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社会大数据应用+统计部门重点和抽样调查”三者有机结合的国际先进统计方式,目前上海统计局已与税务部门初步建立合作,探索信息共享机制。
真正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后,意味着统计时可以先用来自权威政府部门的数据,不够的部分利用社会大数据,还有不足的地方进行重点抽样调查,这样一来,数据的准确度、可信度会更高,同时统计部门可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除了与税务部门合作外,上海市统计部门还就国际航运、贸易、人口、投资建设、金融、生产价格、居民收支等方面,与市公安局、市住建委等部门开展了28项部门行政信息共享工作。另一方面,统计部门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应用研究小组,总体谋划推进大数据在统计中的应用,加强与1号店、淘宝、中国银联等企业的8项大数据应用工作,涉及零售、人口、电力等五大领域。
统计改革打出“组合拳”
记者: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入,上海统计部门目前重点攻克、重点创新的举措有哪些?
王建平:未来几年,上海统计部门将致力于实现统计改革发展“两个转变”,即数据生产要向常规统计与科学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并重转变;统计服务向精准统计与预测预判、对策建议并重转变。上海将推动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统计制度方法、统计体制机制的全面更新变革,实现统计数据生产的流程再造。
为此,上海统计部门正找准关键环节开拓创新。
首先是制度改革。上海作为我国转型升级的最前沿,新产业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但这些新经济活动面临“界定难、采集难、核算难”的难题。怎么尽快将这些新经济活动成果在统计数据的“碗”里体现?近期,我们分层设计了上海市新经济统计报表制度,涵盖经济新动力、科技创新、新兴金融、新型贸易、现代航运和区域聚焦等七大板块17个重点领域;利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基于经济普查大数据的上海新经济发展态势研究;率先在全国新经济统计工作中编印《上海市新经济统计资料手册》,深度挖掘新经济产生的翔实数据资料。接下来,还将在上海自贸区内开展新经济统计制度方法试点。
其次,是数据采集的方式创新。上海统计部门正在升级相对陈旧的数据采集和挖掘方式,将探索构建“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社会大数据应用+统计部门重点和抽样调查”的新型数据采集机制。
其三,是统计的法制保障。2015年开始,上海市统计局正式启动《上海统计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度立法计划正式项目。此次立法采用“废旧立新”方式进行,拟将名称改为《上海市统计条例》,删除“管理”二字,充分体现统计工作从管理为主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化。此次立法重点要解决政府数据信息共享、统计机构调用行政记录、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统计信用制度和委托统计等五大核心问题,为今后的上海统计调查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与此同时,我们在全国统计系统创新性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促进统计条例修法与社会信用立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