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男同性恋圈现状:新入圈的年轻小孩太开放

02.12.2014  09:27

  题:“请不要把我们和艾滋病捆绑!”—揭开你所不知道的男同性恋圈

  1981年,美国一名男同性恋者(“男同”)成为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此后,艾滋病似乎就成了男同性恋者挥之不去的阴影。

  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同性行为人群,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青年学生正逐渐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且大多为男性。据了解,我国最小感染者只有14岁。

  为何艾滋病感染者多为男性?男同性恋者们怎么说?且看“中国网事”记者的调查。

   年轻“男同”多患病,只因太“开放”?

  一天清晨,26岁的男同性恋者喜熊(化名)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里的同性交友软件“Jack'd”,一张稚嫩的脸出现在他眼前,这是一名出生于1998年的男“同志”,约请他到家中见面。

  “他看起来挺可爱的,不过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些新入圈的年轻小孩太开放了。”喜熊说。

  同性恋在中国仍是“不能说的秘密”。因此,这些小众群体多组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通过熟人才能加入。对于不少刚刚进入“圈子”的同性恋者,对“组织”的新鲜感往往诱发一些过分“开放”的行为。

  喜熊回忆起自己5年前认识的另一名“高调gay”,这位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男同性恋者,毫不避讳地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了自己的身份,以及与一些男友的合照。

  据了解,除了贪图新鲜的年轻人,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男同性恋者,私生活也比较“混乱”。

  在25岁的男同性恋者小宝(化名)看来,年轻一代对性取向更加自信,但“涉世未深”,容易受到伤害。

  小宝还是大学生时,曾有过一个“危险”的男友。这位男友去外地工作时染上了艾滋病。虽然他第一时间把病情告诉了小宝,但患病的真实原因却一直对他有所隐瞒。

  “他告诉我,是在小诊所补牙得的病,但是我后来发现他其实很乱来,同时和好几个人交往。”小宝说。

  没有婚姻的“束缚”,也给了男同性恋者更多选择。从事酒店行业的男同性恋者小福(化名)将这视为一项“福利”。“很多异性恋结婚后感情变淡了,但因为孩子或者亲情,还是会继续在一起。同性恋者如果没有感情了,可以随时和平分手,不必背负那么多负担。”他说。

  这真的更加自由吗?有同性恋者指出,小福的“自由派”观念增加了同性恋者患艾滋病的危险。

   不要把我们和艾滋病捆绑

  “最让人伤心的,不是大家的歧视,而是大家说起‘男同’就扯上艾滋病。”来自湖南的男同性恋者小志(化名)指出,所有人都很爱惜生命,即使在同性恋圈子中,大多数人也会对艾滋病患者退避三舍,并且平时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一些男“同志”指出,不少媒体在报道同性恋者时,有意贴上“艾滋”的标签,也对公众造成了误导。

  “很多新闻只要涉及男同性恋,就把标题打出来,往往还会扯上‘艾滋’‘乱来’‘虐待’等标签,使得大家觉得男同性恋者十分不堪,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小F说。

  在小福看来,男“同志”与其他人都没有区别,许多正常取向的人还是能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和异性恋一样,男同在一起也是谈恋爱,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就这么简单。

  造成很多人对男同性恋者“乱来”印象的,是男性之间的恋爱关系不会那么“含蓄”。“女性谈恋爱的时候会‘害羞’,或者觉得‘不好意思’,但男生就不会这样,男同性恋者之间不会顾忌太多,可以只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去做。

  男同性恋者之间交往确实比较“爽快”,不少同性恋者在交友方面更加“随心所欲”。平日不敢暴露身份的同性恋者下班后,往往会前往“同志”酒吧狂欢。这也是被认为“”的一个原因。

  “异性恋有追求安稳的,也有乱来的。其实我们和他们没什么两样,社会不应该区别对待。”小宝说。

   统计不应只盯“高危”人群,防“”知识仍缺乏

  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群体服务的彩虹门诊公益项目负责人、“你好,志愿者”网站站长肖冬认为,尽管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男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的易发和高发人群,但如果重点局限在“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检测上,可能会留下隐患。

  “目前,对艾滋病检测的宣传只对准了同性恋者、吸毒者、有高危性行为的高危人群,而放松了在非高危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检测和摸底筛查,这样可能会遗漏一些更庞大的潜在艾滋病患者。”肖冬说。

  此外,肖冬认为,前往检测点检测的人群多为包括男同性恋在内的特殊群体。因此,“艾滋病患者”统计数据中男同性恋者比例偏高,并不能说明问题,“异性恋艾滋病患者可能也很多”。

  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31日的报告,中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人数接近50万,今年前8个月的新发感染者人数为7万,其中超过80%为性传播,20至49岁的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

  肖冬认为,随着人们性观念的解放,携带艾滋病毒的异性恋群体可能迅速扩大。“现在年轻人普遍晚婚,但初尝禁果的年龄又提前了,这意味着每个人可能会遇到比过去更多的性伴侣,也会加剧病毒的传播。”年轻人对性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暴露在危险之中。

  11月29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北京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其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余小鸣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年轻的性活跃人群中,因无保护性行为而导致的不良结果,如艾滋病、性病的感染,以及非意愿怀孕等,呈上升趋势。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凤凰网合作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超过90%的应答者都认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预防艾滋病和避免非意愿怀孕的方法,但仍有超过30%的应答者在进行性行为时,偶尔或从不使用安全套或避孕措施。

  “这一结果表明,人们对艾滋病预防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这值得特别关注。”余小鸣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