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傻的劲头工作是成功的捷径

16.06.2016  19:54

          淡紫色衬衣,一身黑色西装,见到钟宁桦时,他正从学生毕业照拍摄现场回来,神采奕奕。
          很难想象,这么年轻的一位80后教师已经是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
          面对最近被学校推荐成为市教卫党委优秀党员荣誉,钟宁桦言辞恳切,一再表示:“我只是在做本职工作,最多只能说尽职。学校、学院给了我很多支持、鼓励和荣誉,我希望竭尽所能回馈学校、学院。我身上仍有很多不足,要靠每日的努力来完善。

大学至今,没有一天虚度光阴

          “不少人觉得我在这个领域走得很快,我倒不觉得快,我只是起步比较早。我非常幸运,大学时就确立了做科研的想法。从大学时代算起,我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了。在一个行业深耕十年,基本上都能成为专家。”钟宁桦说。

          钟宁桦大学时念的是经济学专业,还在大二时,就萌生了强烈的愿望:想要明白中国经济改革背后的逻辑。他说:“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制度、人心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接下来要往哪里去?
          大三时,钟宁桦读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的著作《中国的奇迹》时,被其中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所折服。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用最严谨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改革的重大问题。
          此后,这个想法一直驱使着钟宁桦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
          大四时,钟宁桦开始参加全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学年会,并宣读论文。
          后来,他以总绩点列复旦经济系(109人)第一名的成绩免试直升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5年6月成为博导,同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
          截至目前,他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在国内顶级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5篇,《金融研究》上发表论文3篇……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杜润生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更多不为人所知的艰辛和失败。“旁人只知道我做出来的十来篇文章,但我还有二十几个研究都是失败的,没有做出来的。早些年的时候,大概每做三到四个题目,只能做出来一个,特别艰辛,有几次差点想放弃做科研。现在成功的概率高一些了,因为我在失败中积累了经验。
          在同学、老师乃至现在的同事、学生的眼中,钟宁桦一直是一个极度自律、为了科研理想不懈奋斗的人。“进入大学至今,我没有哪一天是虚度的,这是我唯一比较自豪的地方。我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工作,希望把能力发挥到极致。自己做到极致之后,在外部获得机会、取得成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早些年,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别人交给我的事情,我都会做得超过别人的预期。不过,现在大家对我的预期越来越高,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到让各方满意也越来越难了。”钟宁桦说,在追求科研理想的同时,他始终牢记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为共产党党员应该将教育育人科研本职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斩获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奖

          钟宁桦常用胡适的一句话来激励学生和自己,“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
          他说,聪明与否先天决定,肯下笨功夫则是后天的,用傻的劲头工作反而是成功的捷径。


          钟宁桦的研究重点为在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和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考察微观企业和家庭的经济、金融决策。“我的研究就是在强调一件事情,让人、钱、才能等资源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使它们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的研究和我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每个人若都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又在竭尽所能地工作,对个人和家庭,是满足感和收入的最大化;对国家,是综合国力的最大化。”他说,“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大家的价值观变化很快,我们已经不像上一代人那么强调刻苦勤奋。恰恰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如果你是非常勤奋的、踏实的,你的价值和工作反而更容易被承认。因为在社会上,这类人、这类工作越来越稀缺了。
          钟宁桦的每篇论文都耗时特别长,从开始研究到发表,往往需要5-7年的时间,这些论文在行业内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以论文“Unions and Workers’ Welfare in Chinese Firms”(《中国企业中的工会与工人的福利》)为例,该文2013年发表于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劳动经济学期刊》),由钟宁桦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合著。文章以过去20年间劳动力市场的巨变为大背景,使用基于微观数据的、严谨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决定中国工人工资的重要因素。文章获得201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钟宁桦也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他从2006年就开始做这篇论文,做了7年,一直到2013年才发表。“中国劳动力市场和中国工人的工资不仅影响国内市场,也会影响国际市场。中国的工资一涨,美国和欧洲超市中的很多商品的价格都要变化。然而,在我们之前,国外顶级期刊上连一篇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都没有。我们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平地起高楼’,从地面开始一块块累砖头。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梳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十年巨变,充分讨论了各种因素的变化,比如,过去十几年中有近2.7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以及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大规模出口。这些事件都对我国城市工人的工资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对这些变化的描述中力求严谨,每一句陈述都有经济学、社会学文献的支持,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关的数据。
          在钟宁桦看来,中国经济学界最需要那些对已有的基于发达国家经济所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非常熟悉,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与制度环境有着透彻理解的学者,他认为自己要达到这个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着力培养学生的习惯、了解学生的兴趣

          博士生唐逸舟收到导师钟宁桦发来的微信和邮件时,经常都是在早上6点多。“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最高效的生活方式,早上7点前起来,晚上11点前睡觉,早睡早起。上午是一个人最清醒的时候,我一天中大部分的工作、最难的工作都是在上午完成的。此外,还要定期运动,我喜欢跑步、疾走、游泳、打乒乓球。运动对脑力劳动者非常有益,我的很多灵感都在运动中得到的。”钟宁桦经常与学生分享他的生活心得。

          钟宁桦说:“我带学生一方面是学术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纪律的培养。”他把学生管得比较紧,过两三天就会问学生,“碰到什么问题了吗?”,“进展如何?”依据钟宁桦的经验,科研完全靠自律,不是逼出来的,但是在早年学术自律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有一些外部约束力是好的。他希望通过外部约束力推动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力是第一重要的,没有纪律的话,甚至都不会有真正的创造力。”他一再强调。
          学生的天赋、兴趣点也是钟宁桦重点关注的地方。蒲松龄在《聊斋》有云:“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唐逸舟说,钟宁桦常用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一个人如果痴迷于某样事情,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创新性活动特别强调兴趣,你只有真的喜欢你所做的事情,同时付诸极大努力,才可能取得大成功。”然而,在他看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比较缺乏对于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培养。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实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在201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青年教师代表,钟宁桦就曾对新生发出呼吁“找到兴趣和愿景”。
          谈到同济学生志向的培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钟宁桦说,同济学生要仰望星空,多思考事关国家、民族、人类的大事,多读文史哲类书籍。同济人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更要努力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谋划策,为大变革时期我国精神文明和制度的建设“添砖加瓦”。“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明白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