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交大谢金文:现代化呼唤新闻媒介深入改革

11.09.2015  10:17

新闻媒介推动、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反过来,社会的现代化又引领新闻媒介的现代化。当今中国的现代化正呼唤新闻媒介深入改革和发展。

现代化进程催生新闻媒介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各方面制度的落后是关键原因。于是他们办报馆、建会党、推动变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进行更为彻底的变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于是办《中国日报》、《民报》、《大江报》等等,出现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思想文化的落后才是根本问题。于是办《新青年》、《每日周刊》、《湘江评论》等,倡导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乃至传播马克思主义,出现了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

此后中国进入现当代时期。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仍与新闻媒介共进退。最近几十年里,中国新闻媒介大大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也大大解放和发展了自己。

现代化目标引领新闻媒介

首先,现代化引领新闻媒介的顶层设计。现代化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变化,除了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进步以及人的发展等一系列目标。这些发展目标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价值取向,引领新闻媒介的顶层设计。这些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总体定位、媒介设计、产业设计、体制设计。

以体制设计而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以及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及要求。2003年6月起,新闻出版系统有21家单位加入文化产业改革试点,进行不同的改革。至2012年9月,经过十年的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随后启动第二步改革“三改一加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强与民间资本合作。

其次,现代化引领新闻媒介的内容设计。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又引领新闻媒介的传播内容。新闻媒介内容的范围和立场、观点,都与社会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当我们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面前更多地强调前者时,后者受媒介关注的程度就较低,而当党的十八大把环境保护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后,有关“美丽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大大多起来。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实施,带来民生新闻的兴起和繁荣。

设立多层面改革目标

我国传媒已有很大的成就和发展基础,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新的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如舆论监督软弱和缺位,尤其是对权力的监督;对外传播力、国际竞争力不强,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

就此,我国应设立多维度、多层面的新闻改革和发展目标及实现方法,从机构、市场、体制和管理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发展目标、内容目标、效率目标、效力目标;这些目标之下的更具体目标,如人均媒介拥有量和媒介消费水平目标,媒介的信息传递、意见交流、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等目标,媒介机构的生产率、竞争力等目标,媒介的公信力、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目标,以及国际传播方面的目标。进而根据这些目标采用相应的方法。

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方法,不能局限于国有资源和媒介的发展,而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打一场人民战争”。还应根据新的需要和条件,把对新媒体的管理标准与对传统媒体的管理统一起来。具体目标包括传媒体制、市场、机构、行为、产品和社会管理诸方面。要严格遵守、具体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程序,包括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这在经济和公共服务领域已不言而喻,但在传媒领域则仍需呼吁。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7.10

原文: 现代化呼唤新闻媒介深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