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犹太难民重返上海寻根 二战期间在沪避难

18.05.2016  08:27

  据《劳动报》报道,烘山芋,是上海街头最寻常的小食,可在八旬犹太难民苏珊心中,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滋味,因为在70多年前,这是她过生日时才能在上海吃上的美食。昨日,苏珊来到申城寻觅昔日岁月,让她惊喜的是,终于又尝到了烘山芋的味道。

  昨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苏珊。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疯狂地迫害者犹太人,苏珊的父亲当时已经被送进了达豪集中营,在父亲千方百计逃出集中营后,全家人决定立即离开欧洲。对于苏珊一家而言,上海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避难的城市。于是,1938年,苏珊随父母从意大利港口乘邮轮来到上海,全家人住在当时的汇山路收容所,她来上海时只有9岁,在嘉道理学校读书。1946年,二战结束后,苏珊和全家才离开上海,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

  如今70年过去了,87岁高龄的苏珊带着两个儿子、儿媳妇,以及朋友再次回到上海,不同的是这次是来感谢。在参观犹太难民纪念馆的过程中,苏珊非常激动,她仔细地在名单墙上面搜寻着亲朋好友的名字,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还找到了父母的名字。在纪念馆的2号展厅里,为了唤起老人更多回忆,家人把展板上原犹太难民的名字一一指给她看,令人欣喜的是苏珊找到嘉道理学校体育老师的照片,也找到了她儿时玩伴LotharPrager的成绩单。在看到原上海犹太难民Eva和FredAntman的照片时,苏珊说这两人都是她后来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好朋友。进入3号展厅时,玻璃窗上映照出合屋的照片,老人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当时管理隔离区的日本长官,“合屋的脾气很不好,如果他心情好,他会发放给你三个月的通行证,如果他心情不好,你就什么也得不到。”老人回忆道。

  对于上海,苏珊从未忘记。据她的家人透露,在移民澳大利亚之后,老人常常会提到曾经救助过她的上海和上海人民,虽然当时全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却非常开心,上海就是她的梦想,她无比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在参观中,老人突然提及,17岁离开上海的她心心念念的是当年过生日时吃的烘山芋,于是纪念馆工作人员立即上街去买,满足老人的心愿。对于这位八旬犹太难民老人而言,这个烘山芋品味出的想必是一种特别的岁月印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