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座谈被“点名”出席 金山“第六产业”引国内外“取经”

11.04.2016  12:03


  不久前,在全国政协一次座谈会上,上海金山区被“点名”要求出席,详细介绍当地“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新业态”。

  紧接着,国内首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金山举行,来自以色列、日本、韩国和我国北京、江苏、浙江等地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第六产业”的内涵、定位和实施路径。

  上海金山区的“第六产业”实践已悄悄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系列生动样本,探索出大都市农业发展新模式。

  餐桌摆成“小花圃

  到底什么是“第六产业”?这是国际上关于产业融合的一种形象说法,最早由日本农业专家提出来,“1+2+3”等于6,“1×2×3”也等于6,意在倡导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去年和今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第六产业”的本质,是使原本作为一产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发挥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

  如果还是不太明白,可以来看一个金山“第六产业”的生动样本——

  几天前,一批市民游客来到金山廊下镇,在鑫博海农庄用餐时,惊喜地发现餐桌被摆成了“小花圃”。

  那罗莎红的生菜叶子,蓬松地插在高碗里,一簇紫红中隐隐透着嫩绿,生机勃勃;其他各种蔬菜,也被摆成了绿色的、白色的、褐色的“盆栽”……每盆菜旁边,还摆了个小标牌,介绍菜的品种和营养。

  将一片片新鲜的蔬菜叶子,在面前小锅里涮一涮,就可以直接享用了。这一生态套餐,名为“八仙过海”,既赏心悦目,又营养健康。

  农庄的健康食材,来自周边一片片农田,生产过程实现全程质量监控。而鑫博海打造的“中央厨房”,不仅为上海世博会、F1大型赛事、高铁动车等供应食材和冷链盒饭,眼下更是每天解决了12万人次的吃饭问题。

  从“第六产业”角度看,鑫博海公司已不再局限于蔬菜种植业,而是拓展到了加工业、餐饮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升级为“第六产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市民提供了安全优质的食材和服务。

  这样的案例,在金山已有许多。

  融合要诀“精、强、活

  金山发展“第六产业”起步较早,而且从一开始就注重规划引领、顶层设计。

  早在2010年,金山区在确定“十二五”规划时,就提出农业要“接二连三”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做亮精致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的实施意见》。在此过程中,金山区总结提炼出“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三个农业”发展路径。

  经过5年努力,金山区在“接二连三”的发展理念上,又深入研究提出了发展“第六产业”的战略举措。2015年8月,金山区政府印发了《金山区关于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动“第六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区各镇都制订了发展“第六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全区上下形成发展“第六产业”的共识与合力。

  金山区区长胡卫国告诉记者,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可以提炼出“精、强、活”三个字,来作为金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诀。

  所谓“”,就是立足一产,发展精品农业、精致农业。为在上海农业资源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金山主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比如,在绿色蔬菜方面,积极开发保健蔬菜系列产品,并在品质上狠下功夫,目前该区结球生菜年产量1200吨,占上海市总产量的90%。在名优瓜果方面,则打造出了“一葡二桃三莓四瓜”,分别为施泉葡萄,枫泾黄桃、皇母蟠桃,鑫品美草莓、莓博士黑莓、敏蓝蓝莓,珠丰甜瓜、亭林雪瓜、小皇冠西瓜、多利升西瓜。

  所谓“”,就是接上二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金山区重点引进净菜配送、中央厨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培育出了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6家达到规模以上,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鑫博海“中央厨房”就是其中之一,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

  所谓“”,就是连通三产,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金山注重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重点打造形成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分别为枫泾镇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以“”字为特色的廊下郊野公园,已在上海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率先开园。

  “第六产业”带来什么

  “第六产业”蓬勃发展,到底带来了什么?

  金山区委副书记程鹏告诉记者,发展“第六产业”,最直接目标和成效,是要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由此,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会水到渠成;最终,增加地方税收,提升地区竞争力。

  具体的好处,还是可以用案例说明——

  廊下镇,一个联中蘑菇基地,每天都有整齐、白净的蘑菇上市,还开发出了蘑菇加工产品,并接待小朋友参观采摘,每亩产值高达200多万元,颠覆了传统农业的概念;吕巷镇,市郊最大的开放式水果公园,种植有蟠桃、葡萄、草莓、樱桃等20多种特色水果,可供市民一年四季前来采摘、游玩,一到采摘季,果园人满为患;

  山阳镇,金山嘴渔村作为“上海最后活着的渔村”,变身景区,每到双休日游客络绎不绝,曾经出海打鱼的渔民,开出了20多家海鲜饭店,接待市民游客前来品尝海鲜,还有的农民则把农宅出租给投资者,打造出一批特色民宿,既有租金收入,还能通过打工获得薪金收入……

  “十二五”期间,金山全区农业旅游接待人数达1028万人次,年均增幅超过28%。2015年,金山农业总产值达到34.9亿元,分别是5年前和10年前的1.1倍和1.5倍,金山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84元,分别是5年前和十年前的1.7倍和2.5倍,比上年增长10%,增幅位居郊区县前列。

  “发展‘第六产业’,最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市场,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接下来,金山发展“第六产业”,还需要着重在“融六成链”、“带动农民增收”上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