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 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在广西举行
1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
2017)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高雄,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维忠,玉树藏族自治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江海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蔡昌卓,广西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校长夏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邓晓贤,复旦大学外事处、文科科研处负责人,华王集团董事长陈庐一等大赛指导、主办与承办单位的代表,以及柬埔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缅甸仰光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泰国兰实大学、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越南外交学院的校领导和专家出席相关活动。
开幕式上,青海省、复旦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大学代表共同为“澜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揭幕,标志着这一旨在培养各国青年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促进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赛事正式进入机制化新阶段。两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14所高校的90余名学生通过这一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本项赛事也已被中国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安排,成为澜湄六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活动。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教授裴青南表示,YICMG是2016年度最受该校学生欢迎的活动。
气候变化与减灾合作:六国9校48名青年创意交锋
“在为期3年的项目周期内,我们计划建立试点,提高农业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农业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组织研发推广班兰叶产品,以期实现净化湄公河水质的目标。”老挝国立大学选手设计的“班兰叶种植和使用计划”灵感源于湄公河流域水质富营养化问题。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多,如何在应对气候问题的同时,合理统筹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这样的挑战亟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共同面对。基于此,YICMG2017将“气候变化与减灾合作”作为赛事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选手们的参赛作品涉及洪水与干旱治理、温室效应管控、植被改善等具体内容。
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9所高校的48名选手进入决赛。大赛历时四天,由“入围方案评比”“澜湄之源咖啡屋”和“改进方案评比”三个环节组成。来自六国10所高校的学者担任评委。“澜湄之源咖啡屋”(Mekong Café)是今年决赛的新环节,以跨国团队为单位,选手轮流与16位专家沟通方案的改进思路。这一环节为选手与专家的充分对话建立平台,帮助选手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产生更具创意、更加多元、更有共识的治理创新方案。
选手们通过主题演讲和X展架展示创意,角逐“最有创意团队”和“最有价值问题”两个奖项。决赛开始后,各国选手组成新的跨国队伍,抽签选取两个初赛方案进行细化改进。决赛最后一天,国际专家委员会和国际组委会根据孵化方案的质量和跨国团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跨国团队”和“最佳孵化方案”两个奖项。
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项目“旨在改变富营养化的班兰叶种植计划”和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项目“基于GPS及InSAR技术的地震区地表形变检测项目”获评“最有创意团队奖”;广西财经学院的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的建立”获评“最有价值问题奖”;三位来自中国和缅甸的选手因合作改进了项目“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运用和气候灾害紧急管理机制”而摘得“最佳跨国团队”称号;来自越南外交学院的项目“友谊之梯”,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项目“防蒸发型竹筏设计方案”,来自缅甸仰光大学的项目“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运用和气候灾害紧急管理机制”,以及来自泰国兰实大学的项目“化危机为契机的关键:提高大湄公河次区域防灾减灾意识”获评“最佳孵化方案”,并分别获得一万元人民币孵化基金。
人文交流与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引领流域合作新潮流
推动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和流域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协作机制、创新教育工作网络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建立完善,这是“澜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的使命。联盟秘书处设在复旦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的“复旦-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在决赛期间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各单位委员代表就联盟发展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据介绍,联盟近期将聚焦YICMG赛事的参赛项目,落实公益和小微创业项目,分享各国青年创新创业经验,同时将发起成立“澜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为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国际组委会的决定,澜湄流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将于今年8月在万里澜湄的源头青海玉树举行,通过创业导师团的精心指导,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第三届赛事将于2018年2月举行,主题为“旅游与其它绿色产业的发展”。
除了下届赛制及主题,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会议还讨论了流域内各国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在国际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祁怀高看来,会议努力将源头地理资源转化为人文交流资源,全方位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是寻求流域内高校、研究机构、智库合作的有利探索,有助于六国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
从政府到学生:做好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螺丝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湄公河流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开始丰富多元起来。”祁怀高表示:“去年春天,李克强总理就提倡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搭建人文交流的桥梁。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合作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YICMG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理念下发展成熟起来的。”
在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本届大赛由复旦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上海华王集团和上海朵云轩集团联合主办,复旦-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赛事受到了柬埔寨王国教育、青年与体育部等湄公河五国政府部门、外交外事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大赛建立在多方协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人民政府为赛事提供了前瞻性指导,六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为赛事铸牢学术基础,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华王集团以及上海朵云轩集团的参与则为赛事的运行给予了有力支撑。复旦-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精心开展会务筹备,复旦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则以热情服务的方式展现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
在YICMG的舞台上,青年学子不仅是参赛者和志愿者,更是筹备团队的主力。自去年9月起,复旦大学的几位本科生就开始了赛事筹备工作。他们的记事本上列满了联络邀请嘉宾、收集评审作品、赛事文件设计等工作的进展。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李传琪是选手联络组的负责人:“选手们来自六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饮食住宿,到出行管理,再到大赛各个环节的调整,都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朝着‘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这一大目标,我们的小目标就是做好‘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