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船建学院实践团开展绿色智慧港口趋势下上海港公路集卡碳排放调研[图]
201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绿色+智慧港口趋势下上海港公路集卡碳排放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上海外高桥港区以及附近重要交通节点进行了调研。
在准备阶段,实践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与资料,初步了解到了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以及集卡公路运输的现状,发现目前虽然公路运输在集疏运体系中所占比重在下降,但是由于吞吐量的增加,集卡数量并未减少,因此公路集卡的高碳排放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集卡带来的交通压力,实践团队前往外环隧道进行交通量和车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午1点左右,外环隧道单向交通流量达到4000pcu/h,其中集卡占63%,平均车速只有10km/h。在调查中,实践团成员在现场能观察到,有些集卡司机为了省时间会在隧道内占用应急通道或者靠左的快速路,还有的小轿车会违规变道,这样不仅使得道路更加拥堵,同时还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隧道内发生事故,道路不能通行,救援车辆难以入内,上海港公路集疏运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图为录像记录外环隧道交通流量与速度)
为了了解集卡碳排放的情况,实践团队分为两队,一队专门从文献入手查找相关排放计算模型,一队则来到外高桥港区的多个路段进行实地粉尘与二氧化碳测量。由于测量当天突下大雨,导致实践团队冒雨测量的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过通过测得的数据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交叉路口处的粉尘与二氧化碳浓度要比路段中的浓度分别高30%和14.7%,说明在交叉路口或者拥挤路段会因为集卡的频繁加减速而增加碳排放,这与队员们查找的排放模型也相符合。同时调研团队还看到了不少集卡司机为了休息将车辆不熄火随意停放在路边,这也会带来不小的排放。
(图为停在路边休息的集卡)
经过了大量文献阅读以及多次外出调研,实践团队对目前上海港公路集卡的碳排放有了一定的认识。队员们在实地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保护城市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