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海沙尔同学荣获2014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

28.04.2015  22:49

       4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团市委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承办的“2014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表彰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竞赛颁奖会在同济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

       上海大学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海沙尔凭借他自强不息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担当荣获“2014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成为上海大学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学生,充分展现了上海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和成果。

       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1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大学生先进典型,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本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经过初评、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三个阶段,从全市高校70余名候选人中最终选出10位年度人物、10位年度人物提名。

附:海沙尔事迹介绍

用歌声与影像架起爱的桥梁

—— 记“ 2014 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海沙尔

       海沙尔,男,哈萨克族,22岁,来自新疆乌苏的一个普通家庭。2011年9月考入上海大学,就读于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他自强不息,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磨砺自己,追逐音乐梦想,终于在2014年山西卫视“黄河歌王争霸赛”中取得全国20强的成绩;他身在都市,心系乡土,主动承担起一名联络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使者的角色,不忘回报故乡恩情;他爱好摄影,用影像记录社会百态,曾参与拍摄的自闭症儿童题材纪录片《孤岛》,获得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最具人文关怀奖。他对生活投入满腔热情,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筑起民族友谊、社会大爱的桥梁。

自强不息,坚持音乐梦想

       海沙尔在一个贫苦的单亲家庭中长大,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度随母亲住过车库。但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打败他,反而磨练了他更加坚韧的性格,他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分担母亲辛苦支撑家庭的压力,只有靠自己的付出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从与他相依为命无私付出的母亲身上,他学会宽容、感恩、热情与回报。他从未抱怨过生活艰苦,反而把它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坚强不息,愈挫愈勇;他对每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并用自己的爱去回报。

       海沙尔对音乐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哈萨克族人拥有能歌善舞的天赋,海沙尔从小就对唱歌有着浓厚兴趣,却因家庭经济困难、母亲反对而没有学习声乐的机会,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得益于国家政策,海沙尔来到内地中学读高中,在浙江省宁波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里,他刻苦学习,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学习之余,他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活动,在学校的组织下经常到部队慰问演出,在文化广场、社区中进行文艺表演。虽然没有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但他仍然珍惜每一次参加歌唱表演的机会,希望有一天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高考后,他瞒着母亲填报了上海音乐学院,功夫不负有心人,海沙尔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专业录取。可是迫于艺术院校高额的学费压力,海沙尔不得不放弃上海音乐学院,最终选择了上海大学。幸运的是,他的音乐理想在上海大学得到了延续,他对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上海大学,海沙尔抱着希望能找到一位愿意教自己的声乐老师的愿望参加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身在异乡仍时时不忘民族情,在众多演唱流行歌曲的参赛选手中,海沙尔满怀深情演唱的民歌,打动了评委与观众,获得了季军的名次。更令他激动的是,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王思思老师主动提出教他声乐,并从不收他学费。海沙尔怀着感恩之心,更加努力,立誓用成绩回报恩师。在专业的指导下,海沙尔的歌唱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后获得上海市宝山区十大歌手称号、上海市高校歌手大赛男子组冠军等等荣誉。2014年,在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节目的舞台上,他深情演唱的民族歌曲打动了评委与观众,最终进入黄河歌王争霸赛全国20强。他以自己执着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将梦想变为现实。

文化使者,传播大美新疆

       与大多数少数民族孩子在民族学校上学不同,海沙尔从小就被母亲送进汉语小学,与汉族同学一同学习、成长,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性格中的包容、真诚,与哈萨克族人与生俱来的热情、阳光,使他很快地融入到身边的汉族同学中。在与来自全疆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同在内地求学的日子里,海沙尔与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塔吉克族等各民族学生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朋友与他相处总会觉得愉快,感受到他身上的正能量。

       来到上海大学后,海沙尔仍带着他热情、真诚的个性与进取、拼搏的态度,勤奋学习,结识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都市的生活也让他看到一些内地人因不了解新疆而对新疆地区持有的些许偏见,民族差异、个别现象、媒体舆论往往又在人们心里给“新疆”“新疆人”贴上了标签。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与身为少数民族一份子的强烈责任感,他向身边的人传达新疆的美好,他以自己的热情、包容影响、改变着人们对新疆人的误解。正如同学形容他为“最不像新疆人的新疆人”,胸怀自豪感与使命感海沙尔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展现新疆少数民族人民优点与品质的“形象大使”,改变了那些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对新疆有偏见的人的看法,让他们渐渐认识了真正的新疆与新疆人。他用热情与真心对待身边的人,也得到了别人对他的尊重,进而不断地回馈他人和社会。

       音乐也是海沙尔展示民族风采、联系民族情感的方式。在山西卫视举办的黄河歌王争霸赛中,海沙尔是最年轻的也是唯一一位90后民歌参赛者,与大多数青年学生喜爱流行歌曲不同,海沙尔对民歌的热爱与坚持让评委蒋大为欣喜不已,直言“将来收你为徒”。海沙尔在比赛中获得全国20强的好成绩,更为珍贵的是,他坚持唱民歌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将深厚的民族情倾注其中,以歌声为媒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关众。在大学里,海沙尔还代表上海大学赴法国贝尔福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大学生音乐节,用歌声传递音乐精神,搭建中法友谊之桥。

       对音乐的执着使海沙尔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感悟,而摄影则使他思考自己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让他有了更长远的人生追求。海沙尔走上摄影道路是机缘巧合,在王思思老师的丈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摄影艺术工作室主任敖国兴老师的鼓励下,海沙尔接触并爱上了摄影。2013年,他用整个寒假的时间去做驻唱、参加演出,用赚来的钱买了人生的第一部单反相机,并报名学习专业的摄影课程。从那时起,摄影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机成了海沙尔随身必带的物品,走到哪拍到哪,记录着身边的一点一滴。到现在,他在硬盘里储存的所有摄影作品已多达270GB。

       摄影为海沙尔传递正能量与宣传新疆形象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他用民歌联系内地朋友与少数民族感情的出发点相同,这一目的在摄影中也得到了实现。2014年11月,海沙尔拍摄的一组“阿克苏的苹果上海一日游”照片,记录了新疆阿克苏的一颗苹果在上海各大地标性建筑游历的样子。这组照片一经发布,受到新疆各大主流媒体的转发,更有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微信号“上海发布”推送,反响火爆。通过这组照片,阿克苏的苹果收到了内地人的关注,更多的内地人也通过这个契机了解、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海沙尔还拍摄了古尔邦节时沪西清真寺附近新疆的劳动者们摆摊出售各色新疆美食的情景,向内地人真实地展现了质朴、勤劳、厚道的新疆劳动人民,流露出浓浓的关怀与乡情。

热心公益,践行社会大爱

       在歌唱比赛中不断取得出色成绩的海沙尔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演出邀约,然而他对音乐纯粹的热爱使他并不抱任何功利心,他多次拒绝文化公司的签约邀请,不愿做一名“歌手”,而是投身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他曾每到周五、六的晚上,便在上海奉贤、徐汇等地的社区、养老院、广场唱歌,参加过的演出不下百场。他用歌声给老人们、孩子们,给城市里无数普普通通的人们带去欢乐与温暖,用自己的信念与热情诠释出他所坚信的音乐的真谛。他怀着感恩之心,把民族歌曲带进社区,让大家感受民歌之美,既实现了自己为公益而唱的心愿,更展现了他为民族交流而歌的不变情怀。

       海沙尔还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2014年6月毕业季期间,得知自己的好友、一位新疆姑娘麦迪娜患有恶性神经胶质瘤,海沙尔在朋友圈、微信上发布了一个主题为“在北京的新疆人”的拍摄毕业写真筹集善款的活动,收到了广泛回应。仅三四天的时间,他通过帮他人拍毕业照,共筹集到7000余元的善款,全数捐献给麦迪娜。哪怕是在远离家乡的上海,海沙尔始终心系家乡,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朋友,竭尽自己所能,帮助他所能帮助的人。

       海沙尔不断拓展自己对社会的关注焦点,怀着让自己用影像记录的人群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社会带来一些改变的想法,他来到新华社上海分社实习。实习期间他协助新媒体部门拍摄制作源森茶油、浙江南浔、上海海关、上海黄金交易所等宣传片、广告片、微电影,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能力。令他感到最有意义的是参与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李海伟老师的带队拍摄的自闭症儿童题材纪录片《孤岛》。海沙尔参与项目的一年里,与许许多多的自闭症患者相处,用影像记录下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景等等。在拍摄过程中,海沙尔逐渐意识到这个群体急需被大众所认知,并给予关怀,同时也为自己成为这样一名传播者而欣慰、自豪。在团队的付出下,纪录片《孤岛》获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两项提名,最终获得最具人文关怀奖。

       出生于贫苦家庭的海沙尔,更多地关注到都市中的底层群众。他将镜头对准深夜的代驾员,记录他们在寒冷冬夜里,日夜颠倒、辛勤工作的真实情景。海沙尔关注并记录这些不起眼的社会群体,他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关心这些人群。海沙尔正是这样,把摄影这一最初的兴趣升华为助力社会公益的方式,坚持不懈地,用影像传达着自己对社会的关怀,影响着更多的人去关爱社会、关爱每一个被人们忽视的群体。

       海沙尔用四个字总结自己大学生活的感悟:知足,进取。从贫困家庭走出来,凭借对家乡深沉的热爱与感恩回报的心态,他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对亲人、师长、朋友都充满感激,同时把自己的真诚、热情回馈给社会,用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人。海沙尔也从未停下过进取的脚步,生活的历练让他拥有坚定的意志与为理想拼搏的源源动力。如今,海沙尔正向着成为一名摄影记者的理想不断努力,继续用他的镜头记录社会。他将兴趣延续到工作中,并希望通过更广阔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愿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那些社会上不为人熟知的、却需要大众关怀的群体。不论走到哪里,做何工作,他始终带着一个信念,便是做一名友谊的使者,用歌声与影像为新疆和内地架起沟通的桥梁,向大众展示新疆与少数民族人民的形象。深入社会,海沙尔依然能远离浮躁,坚守最初的信念。现在,他已成功签约解放日报,新的岗位将会是他追逐梦想、践行青春的广阔天地。他心中有一个坚持,他终会回到新疆,用他所学为家乡服务,回报生育养育他的新疆。懂得感恩,关心社会与他人,心怀国家民族大爱,海沙尔身上,展现出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人应有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