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职业农民培育如何孵化现代农业生力军?

13.09.2016  13:43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承担起建设现代农业主力军的重任;与此同时,自贸区和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也呼唤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入关键阶段。浦东作为全国首批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区(县)之一,选拔、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已成为新区发展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三高”农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工作。

  据了解,几年来,浦东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做了大量工作。为破解“谁来种地”、“谁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新区在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为青年农业创业者打造学习交流平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助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贸区和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探索实践的经验值得借鉴。

  完善激励措施,提高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在浦东农校毕业生中,有一对父子学员十分引人注目。庭娆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乔占说:“2014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们父子双双报名参加了浦东新区农委、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理事长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拓宽了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我和父亲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之路上越干越欢,越干越有信心。

  在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含金量”越来越高。根据《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意见》,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必须具备两张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同时,该证书还是区级示范合作社、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区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农地流转、项目申报、贷款推荐和贴息、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补贴、农产品营销补贴、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职业农民在区农校参加农业类学历教育深造的,享受学费减免政策(本地户籍学员学费全免,外省市户籍学员学费减半)。职业农民可以申报评定国家农业职称,且在英语、计算机、论文等方面适当放宽。据悉,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试点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已有4人取得农艺师任职资格。

  此外,浦东新区还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和用工的扶持政策。对于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就业的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根据所持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等级,给予相应标准的专业技术工资性补贴,以提高其工资性收入,以此吸引和稳定本地农业从业人员。

  提高培训质量,夯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石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真正尝到了新型农民培训的高质量、实用性的甜头。”川沙新镇80后的永仙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场主赵淑俊感慨地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我在农业知识技能上有了很大提升。记得刚开始时对于稻谷有哪些品种,每个品种的优劣势是什么都不太清楚,遇到困难就想,搞农业这么难?这么苦?参加了新型职业农业培训后,不仅熟悉和了解各稻谷品种,更让我知道了种植哪个品种它的口感最佳,销路最好,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在水稻种植上少走好多冤枉路,也增强了我从事农业的信心。

  “好多问题通过培训都能找到答案。”上海鹿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盛丽君告诉记者,“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此次培训班虽然时间很短,但各位专家老师的高水平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比如培训课包括农产品质量认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营销与战略、创业设计及创业计划书的编写知识、农作物栽培及施肥技术等内容,都是十分实用的知识。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新型耕作机械解决了我一直十分苦恼的难题。从播种—育苗—耕田—起垄、开沟、覆膜—嫁接—移栽—直播—灌溉—施肥——植保—收割,这每一步都可以用机械来完成。农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充满无限魅力的大舞台!田间的种植不再是死种地。”

  像这样学员参加培训后由衷的感慨和对生产时间带来明显效果的实例还有很多。据了解,为达到实用性、高质量的培训效果,浦东新区以学员和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精准培育。通过深入调研,建立农业从业人员信息库,摸清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为精准选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打下基础。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浦东新区实施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三类同步”培育。生产经营型为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农企负责人,专业技能型为经营主体农业技术岗位稳定用工,专业服务型为农机、村防疫员、村农产品协管员、村信息员、农资经销员等在岗人员。

  浦东新区以区农校为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主体,建立了“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整合了农委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优势资源,建设了10个职业农民实训基地,47个“田间教室”,自编了25门课程教材,开发了5门视频课程,建立了一支120余人的师资队伍和40余人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120课时至150课时的准入培训中,学员系统接受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系统知识技能的培训,授课教师包括行业专家、领导等。整个培训以学员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引导学员主动建构知识。通过面授、小组学习、论坛、参观考察、实训、岗位演练、入户指导等丰富的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经过理论和操作考试,,新区农委根据个人基本情况、培训成绩、规模、产值等认定标准,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严格审核,对合格者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纳入政策扶持信息库,并实施两年一次的复审,对职业农民实行“淘汰制”,即不符合条件者不再享受相应政策。

  此外,浦东新区农委还立项实施职业农民课题研究,先后成功进行了《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问题研究》、《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路径研究》、《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特点研究》等课题研究,推动培训工作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搭建服务交流平台,促进农业人才的健康全面发展

  上海桃咏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理事长何明芳在她的培训体会里谈到:“作为一名理事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培训,使我们对‘农民’这个词语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深刻领会到了一个新型农民的使命、责任。

  上海新凤蜜露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志刚说:“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使我对作为一个当代新型职业农民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明确。作为一个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要为社会、为农业、为国家多作贡献,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个光荣的称号而更加努力!

  上海民信桃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全军、上海开循合作社理事长金健等学员也纷纷表示,在农校提供的培训平台上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同时增强了为国家、为浦东新区农业发展而贡献的正能量。

  董晓英,上海淼洋果蔬专业合作社年轻的农二代,朴实的语真实地表达了对浦东农校为学员搭起互助交流平台的感谢,她坦承,过去除了田间劳动、合作社内部工作外,是个“宅女”,信息闭塞。“通过培训,有了与其他合作社同行进行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参观交换各自发展理念,学到了平时根本学不到的经验,对自己合作社的发展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如今,同学们都成了好朋友,平常经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是给我们的一笔人生财富。

  据了解,浦东新区每年对获证的职业农民开展继续教育,及时更新职业农民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开展线上线下合作交流活动,并采取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跟踪指导+服务交流的课程设置。以按需培训为原则,浦东农校在调研基础上给出菜单,让职业农民点单,实施专业灵活的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合作交流服务。

  同时,浦东新区还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职业农民服务平台。线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手段,建立优质多媒体学习资源(如视频微课)并通过网络发布,让学习无处不在。建设微信公众号和分类建立微信群,为职业农民提供咨询平台、学习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促进多向交流。把职业农民纳入农技短信服务平台,便于提供农事指导信息。线下,通过建立职业农民联谊会等方式促进融合。成立条、块结合的学习小组,推进资源互补,畅通农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开展“职业农民活动日”、农民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促进交流互动。

  据悉,作为全国首批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区(县)之一,目前浦东已有1070人考试合格并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其中,对年轻、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农民,分类实施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农业经济管理、农推广、农学、动物医学专业),经过两年半的系统教育,全面提高职业农民素质。为职业农民配备指导老师,实施长期的入户指导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职业农民不断成长。

        记者 康晓芳 通讯员 李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