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能级
25.08.2016 19:42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浦东新区自2009年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围绕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浦东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共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9家,全市排名第二;进站工作的院士专家111名,其中院士24名,专家87名。同时,在建立持续推进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院士专家工作站仍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对区域创新辐射带动不强、合作机制不长久以及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何为工作站
四大功能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迄今为止,中国科协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由各省市自行对工作站进行规定。2014年3月,上海市科协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内涵和建站主体。即院士专家工作站是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由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合作,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创新服务平台,具备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队伍培养、技术研发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大服务功能。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主体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单个企业或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是由企业集中的园区(包括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产业基地、孵化器等)、行业协会(联合会)等建立,这类主体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也叫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肖元认为:“企业和院士专家必须要明确各自职能,企业能为院士提供什么,院士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工作站才能良好地运作。”
项目合作是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方式。上海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命前介绍:“在企业提出来建站需求时,必须有明确的合作项目,然后科协通过集聚政府相关资源,向企业输送。明确的项目能够保证院士专家工作站能有效地运营。”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是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认为:“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职能是切实解决企业在实际研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命前介绍:“从政策上讲,上海在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时只是鼓励各个区县自愿进行资助。”
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白露等专家通过对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和运营模式研究,总结出6种特具代表的模式:关键技术突破型、研发能力提升型、高层次创新团队培育型、行业战略联盟构建型、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型。
发展情况
工作站建设跨越式发展
自2009年浦东新区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微创医疗建立以来,浦东新区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探索起步,到2014年后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建站数量方面,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撬动科研经费近6亿人民币,为企业贡献了近60亿元的销售额。
在建站主体方面,主要为民营企业。浦东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58%建在民营型科技企业,王命前介绍:“相对于全国,浦东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是针对中小科技企业。”
在建站产业领域方面,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站产业类型与浦东新区主导产业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如飞天众智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首个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
浦东还建立持续推进的新机制、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张益波博士介绍:“通过院士专家更及时、更准确了解国际国内前沿资讯,指导企业项目研究以及引进院士前瞻性项目。”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姜洪焱介绍:“每年企业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名义联合国内高校举办论坛,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寻求创新点和成果产业化。”
很多建站单位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高端资源,依托重大研究项目提升企业科研人员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模式,培养高端人才。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科技专项科长何雯介绍:“近年来,公司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专门建立了硕士、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有8位硕博连读生在公司培养,他们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将公司最新的技术研发和亟需公关突破的技术难题作为博士研究课题,进行定向培养。”
华虹宏力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开展联合研发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华虹宏力何雯介绍:“通过邹世昌院士及其带领的专家团队对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指导,提升了工艺性能,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如0.13微米嵌入式自对准、分栅闪存技术与工艺研发,项目荣获了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临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缺动力
院士专家与企业合作较窄,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动力。海尼药业张益波博士介绍:“如果企业与院士合作成果转化,更多是需要与院士专家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增加了谈判的成本,目前能落实的还很少。同时院士自身研究任务就很重,联合研究的项目还比较少,很难落实。”
科研机构与企业存在脱节,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邹世昌院士介绍:“好多科研成果,包括一些获奖项目,最后没有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复旦计算机学院”)冯瑞教授介绍:“以往学校以做基础研究为主,很多科技成果不能产业化,与企业沟通交流不通畅。”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晨科技”)技术部经理刘海波认为:“企业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是现在的科研机构缺乏这个东西,而且这是脱节的。”
企业自身发展能级较低,很难承接院士专家技术转移。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的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自身资源有限,生产往往依靠仿制和粗加工,购买专利和改造生产线能力偏弱,很难承接院士专家相关成果。
此外,还有对区域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院士与企业合作不持续、配套服务环境不优等问题。
政策建议
完善产学研用链条
褚君浩院士表示:“院士专家所在科研院所可以开放仪器设备为企业服务。”同时,微创医疗姜洪焱建议:“企业要搭建产学研的基础和平台,开展共同研发。”因此,建议支持一批企业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与高校、科研院所与院士联合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成果转化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此外,选定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挥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优势,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针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复旦计算机学院冯瑞教授建议:“将工作站设立在行业领头企业,发挥大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建立产业联盟。”同时,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院士专家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
强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鼓励新区专业性、产业链整合型科技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合作研发,从而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新区产业的整体带动作用。
院士专家还建议引智聚才,强化高端人才培养。邹世昌院士建议:“把研究生从研究所转移到企业里面,真正的以产品为主,实际面对市场,促进研究和市场对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认为:“院士工作站应当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肖元建议:“一方面,同院士专家所在单位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吸引高端人才到企业就业;另一方面,支持企业骨干力量到院士专家所在单位进行深造。”
此外,院士专家们还认为,需要改善环境,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提升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布局,提升区域服务能力等。 【来源】浦东时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25.08.2016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