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得仙草济人间 ——浙江乐清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纪实

18.07.2016  19:40

以山水奇秀闻名的浙江乐清雁荡山,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有一项游客必看的“雁荡飞渡”惊险表演。只见当地山民赤着脚,在几十米高的空中踩着铁索前行,滑行、安卧、翻跟斗……惊险无比,引来观众声声惊叹。据悉,这个节目的渊源,就在于当地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峭壁上采撷铁皮石斛。

”得仙草到人间。从最初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到依靠科技突破,成功实现人工栽培和规模种植,仅用了十几年时间,铁皮石斛就成了乐清农业支柱产业,枫斗加工占到全国八成,直接带动5万人就业,去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就在于根据消费需求发展生产。那么,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政府应当扮演何种角色,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乐清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哪些借鉴与启示?

尊重市场需求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雁荡山气候环境独特,在此生长的铁皮石斛一直被尊为上品。由此,乐清民间自古便流传着枫斗加工技艺,当地农民除了上山自采,还远赴云南、贵州等地收购鲜条,加工成枫斗等初级产品后,再销往外地。鼎盛时期,这支“采销大军”多达3万人。

然而由于自然产量稀少,再加上过度采挖,野生铁皮石斛很快走向“穷途末路”,一度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

作为温州人的代表,乐清人向来不缺乏市场敏感度。

由于长期与市场打交道,十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乐清人对铁皮石斛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越是短缺的,就越是市场需要的。但要把控需求,就必须实现人工栽培,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1986年,大荆镇西门村村民章近亮组建了全市首家植物组织培育研究所;2001年,工厂化组培育苗宣告成功;2006年,正式攻克大棚种植技术。这就为铁皮石斛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乐清人均耕地只有三分,异常宝贵。在粮食生产任务“一边倒”的年代里,许多地方“忍痛割爱”,最后以牺牲经济作物为代价,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也有的地方不顾市场需求,一味大包大揽,为了追求产业规模效应,盲目贪大求全,最后进退两难。

但乐清并没有在铁皮石斛起步阶段,就将其一棒子打死,而是在尊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傅久红是乐清市农业局老局长,对乐清铁皮石斛的发展了如指掌:“对市场的需求变化,生产主体最有发言权,而政府总是后知后觉。因此,政府要做的,是从消费导向出发,进行观察分析,而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滥用行政权力横加干涉。

对市场的尊重意味着对产业选择的宽容。正是在消费导向保障下,铁皮石斛这棵幼小的“仙草”,得以在乐清大地上破土成长。金传高是最早从事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主体之一,他坦言:“在产业启蒙阶段,我们不指望政府太多的政策扶持,只盼望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遵循产业规律

宋仙水的父亲,曾是乐清浩荡的石斛采销大军中的一员,全年忙碌又危险,可在整条产业链中,仅能分得两成利润。宋仙水不愿接受这种现实,选择投资创办药房,几年时间就开了几十家连锁店,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2009年,缘于一份文件,他仅用几天时间,便决定投资铁皮石斛产业。不过,这一次,他不是步父亲后尘,而是斥资2000万元,组建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攻繁育、研究和种植。

乐清市农业局局长章显岳说:“像铁皮石斛这类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一旦打开市场,就要迅速形成规模,抢占市场话语权。我们正是从产业规律出发,对形成产业链的几个关键环节,如种子种苗、标准化种植、深加工等,加以重点关注。

记者看到这份乐清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组建优质种苗组培室的,财政最高补助50万元;从事连片种植的,则按规模大小,给予每亩8000元到1.5万元不等补助;另外,对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生产中药材和保健品的加工企业,乐清也一律补助。

除了政策补助,乐清市还帮助生产主体解决诸多实际困难:如用地问题,乐清提出建立种植园区,由政府出资完善配套设施,所需种苗组培室,全部按农业用地管理;如资金问题,乐清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互相担保业务,为农户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另外,乐清市级层面成立铁皮石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十余个相关部门机构组成,实行统一协调,提供配套支撑与服务;同时组建的铁皮石斛产业协会,则负责协调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等环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非无边界,或者政府就此可以撒手不管,一些产业链中的‘断点’,仍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弥补,尤其是科研。因为投入大,见效慢,对产业发展又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必须作出鼓励和支持。”章显岳说。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年来,乐清市财政先后投入665万元,用于支持100多个科研项目;2010年,还与浙江省农科院全面合作,从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食品加工等8个方面,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提供一揽子、系统性的科研方案。

由于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乐清铁皮石斛迅速在市场上形成了影响力。数据显示,去年,乐清出产的铁皮石斛鲜条和枫斗产量,已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三成和八成,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5亿多元。

培育竞争优势

乐清工商资本十分发达,在政策推动下,投资铁皮石斛产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后,市内相继成立了33家工厂化组培室,先后创立的铁皮石斛加工企业达220多家,加上不断涌现的家庭农场,短短几年间,乐清的铁皮石斛产业纵横捭阖,声名鹊起。

乐清在快速发展,其他地方也在积极跟进。很快,整个铁皮石斛市场陷入激烈竞争之中,价格出现跳水,企业胆战心惊,茫然不知所措。面对新情况,乐清市政府及时调整角色定位,将工作重心从发展规模,转为培植产业竞争优势。

要甩掉竞争对手,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在当前产品高度同质化,各地都在追求规模和产量的时候,乐清只有在产品开发的独特性和产业业态构建等方面下功夫,方能创造新的优势。

截至当前,乐清市内种植面积近8000亩,而到广西云南等地种植的面积却有3万多亩。这一规模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无论是产品还是加工品,与其他地方都大同小异,无法形成差别。

规模大并不等于强,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走向市场细分。在消费者对石斛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乐清市提出转为重点发展仿野生栽培,将铁皮石斛苗绑到树上、岩壁等,仿照原生环境让其自行生长,以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在扶持政策上,乐清降低了对大棚种植石斛的补助力度,对新增的原生态规模种植,则给予每亩5000元补助。

记者了解到,2014年之后,乐清境内增长的2000多亩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中,仿野生栽培比例占据大头。“珀莱雅”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巨擘,尽管石斛行情有走低迹象,但在2013年底,其还是选择到大荆镇建立了500多亩果园,用于附生栽培仿野生铁皮石斛。

在追求个性化产品开发的同时,乐清将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过去,乐清的优势过于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即规模化种植环节,而直面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缺乏影响力,不仅深加工产品单一,一直以鲜条和枫斗为主,而且没有大企业、大品牌带动。这一格局不利于整个产业链优势的形成。

今年,乐清调整扶持政策,对建设铁皮石斛专用冷藏库、加工设备设施的企业,最高补助100万元。“十三五”产业规划也明确,未来乐清将主攻目前市场上颗粒、胶囊等成熟产品,培育一至两家产值超亿元的加工企业。

除了二产,乐清还瞄准雁荡山旅游,提出建设“铁皮石斛特色小镇”,构建“健康养生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旅游带动产业,产业推动旅游的新格局,通过“三产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让乐清铁皮石斛长盛不衰。

记者也注意到,乐清铁皮石斛尽管在种植和加工规模上领先全国,但加工企业有几百家之多,产值最高的也仅有一两千万元。“低小散”的产业发展现状,呼唤着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以期通过“母子品牌”,让分散经营的加工企业借船出海。据了解,乐清已将该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