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遛娃车注册者达数千人 专家呼吁出台"共享"准入门槛
图为网友拍摄的共享遛娃车。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刘轶琳8月22日报道: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日前,申城共享家族再添新成员:共享遛娃车。东方网记者从其经营平台“笛檬小车”获悉,首批在沪投放约500辆,目前注册用户已达数千人。然而,上周五,市交通委已出台“沪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这是否会影响“笛檬小车”的发展?沪上家长又是如何看待共享遛娃车?
企业:“共享遛娃车”注册人数已达数千人
上周六,家住世纪公园附近的居民称,在公园门口看到数十辆遛娃小车,车身上贴有二维码,后轮有4位密码锁。东方网记者了解到,该遛娃小车的运营方是一家名为“笛檬小车”的公司。该平台负责人王先生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批在沪投放了500辆,主要投放区域为浦东世纪公园和金桥公园附近。
东方网记者打开“笛檬小车”App,发现其注册流程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平台颇为相似,需要手机和实名认证。不过,“笛檬小车”的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支付押金。若缴纳99元押金,收费为每半小时1元;若不缴纳押金,则费用为每半小时2元。
“上周六凌晨正式上线,每天注册用户都以近千人频次增长。”据“笛檬小车”平台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目前平台正在规划第二批投放数量及范围。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上海暂停增投共享单车”时,王先生表示,“笛檬小车”由于是上周六刚刚上线,因此并未收到上周五市交通委下发给共享单车平台的企业告知书。此外,“笛檬小车”的定位是“儿童玩具”,其生产标准和共享单车也有本质区别,因此,在王先生看来,其平台并不在“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限制范围内。
“笛檬小车”同样需要手机和实名认证
专家:政府应为“共享经济”设定标准与门槛
对于王先生的说法,部分业内专家表示并不认同。“只要占用了道路等公共资源,不论是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还是共享遛娃车,都应该受到政府监管。”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不少企业都瞄准了“共享”这块香饽饽,共享经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产物,“蓬勃发展是一件好事,但要明确一点,共享经济不是想做就能做”。
郭建荣表示,政府对于共享经济应该明确准入门槛,并对占用公用资源的企业进行审批。“目前,共享企业的准入门槛、标准等是一个法律盲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来予以限制,这就导致了所谓的’野蛮生长’。”
郭建荣告诉东方网记者,以共享单车为例,目前在沪经营共享单车的企业共12家,共享单车总投放量约150万辆。然而,上海自行车协会曾做过测算,以2500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50人共享一辆自行车,那么上海共享单车的需求量大约为50万辆。换而言之,目前,在沪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已远远超过这个城市的需求量,“超出整整两倍,这让城市管理不堪重负,也是产生乱象的根本原因”。
图为“笛檬小车”收费标准。
家长:担心共享遛娃车的清洁问题
除了政府监管,共享遛娃车的发展前景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态度。采访中,东方网记者注意到,不少家长都表示,由于此类共享遛娃车在使用后无法得到清洁和消毒,长期下来卫生问题不容乐观,车上细菌病毒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
对此,沪上儿科专家表示,共享“遛娃车”概念很好,但年龄小的孩子,特别是2岁以内孩子,免疫还没完全成熟,而很多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鼻涕、皮屑等黏附在车把等部位。由于孩子们很难做到不抠鼻、揉眼、抹嘴等,所以共享“遛娃车”确实可能成为传播工具。
不过也有家长表示,共享遛娃车是一种“异军突起”的好创意,至于清洁问题,可以在开锁使用前用自带的婴儿消毒湿巾对孩子会接触的共享车部位进行简单擦拭,使用完回家后,及时给孩子洗手,做好防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