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视野、城市视角与治理现代化”

17.07.2017  10:40

为推动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加强上海市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沟通与交流,7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联合主办的“法学视野、城市视角与治理现代化”2017上海法学博士后论坛,在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举办。上海市内外的法学博士后和青年学者应邀与会参加研讨交流。

凯原法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季卫东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安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王先林主持。季卫东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会议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形成研讨成果。安梅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希望法学博士后们展现出新的风貌。

随后,由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王桦宇主持“城市治理的法治热点”主题发言。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文龙和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金枫梁分别做了以《中国式邻避困局的解决之道:基于法律供给侧视角》和《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的上海治理模式》为题的主题发言。张文龙提出要破解中国式邻避困局的关键是充分保障公民权利,需要将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法律转型;金枫梁提出上海市政府在治理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上成功走出一条新的治理模式,且该经验具有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东方法学》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孙建伟对上述两位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下午的论坛主要有“公法研究与国家治理”、“法治创新与社会治理”、“经济治理与司法制度”三个部分。“公法研究与国家治理”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曹阳主持,有五位青年学者进行汇报交流。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周海源汇报的主题是《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引》,周海源提出行政权力清单改革的深化有必要依托行政过程论的理论式,对接行政组织法,区分规制性过程和给付性过程,完善服务清单。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涂云新分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的宪法治理难题》,提出我国应该在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的基础上渐进性地保障地方的财政自主和财源充足,有助于推动中央和地方财政划分法治化的进程。来自浙江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谭清值就《从事实型改革到法理型改革——“授权改革试验决定”的实践性反思》作了发言,认为“立法-自主”监控模式可以消解监控规则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并在协商民主之政治过程中将监控内容予以规范化。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亮以《行政法上的私人负干预义务及其国家治理意蕴》为题作报告,认为行政法上这种强制私人参与干预任务的义务课应当经过合法性与合比例性的检验,而落实为单方负担的行政法义务,是否成立还取决于能否判断因公共秩序利益而产生的行为责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王宇欢就《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研究》发言,认为只有明确“特定问题”的适用范围与“特别调查”的程序规则,才能最快激活长期休眠的制度,重塑人大权威。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讲师夏引业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对前三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孙平对后两位发言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法治创新与社会治理”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唐飞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郭美蓉作了题为《中国网络安全立法进程及面临的挑战》的报告,从中国网络安全立法现状入手,对《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网络安全体系仍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实践,提出对我国建立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一些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何柳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国际合作战略研究:实践、目的与路径》,认为中国是参与南极事务的晚来者,构建南极利益共同体、打造亚洲南极事务合作机制和优先考虑参与南极科学研究的合作等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拓展中国南极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韩振文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认知心理机制及其法治化防控对策》为题作了发言,指出学界忽略了对于群体性事件中个体参与者认知心理因素更为基础性的驱导功用与评估调控。政府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注重心理危机干预与疏导,同时设置事件的多方救济渠道;构建政府、社会与市场协商共治框架;铸就司法权威,采取事件处理的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等。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生李晶以《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路径》为题作了发言,将行政决策法制化的实现路径比喻为素描画的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张宪丽报告的主题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讨论了股东和董事会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并对股东行动主义、社会责任投资和社会责任委员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陆宇峰对前三位报告人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何建对结合审判实务经验对后两位学者的报告进行点评。

经济治理与司法制度”由上海市国资委研究室、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坤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韩淼以《从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角度再探双峰监管模式》为题发言,对双峰监管模式概念以及澳大利亚、荷兰和英国的双峰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双峰监管模式对于中国的适应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模式。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李慈强报告主题为《论上海自贸区税收征管制度创新与立法完善》,对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实践作出理论梳理和经验提炼,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处理好政策倾斜于法治统一、全局视野与区域定位、税收优惠与竞争中立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生孙伯龙以《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竞争法治研究》为题作报告,认为当前上海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应当总结和借鉴美国和新加坡的创新驱动经验,以竞争政策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类创新政策发挥上海的创新资源优势。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林竹静以题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三条路径》作了报告。在林竹静看来,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标志着社会运作模式由传统的强调强制力的“管理型”社会向强调强制力与非强制力并重的“治理型”社会转型,检察机关在参与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通过司法反腐、执法办案、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这三条路径推动和促进社会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吴文汀汇报的主题是《论台湾地区法院在认可大陆判决裁决案中对正当程序的审查》,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路”第七十四条展开分析,认为正当程序这一审查要件在涉两岸司法协助的规定中不可缺位,第七十四条构成了法律漏洞,司法中不宜采用类推实用的方式予以填补,而宜采用目的论的限缩的方式填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李俊明老师对前三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细致的点评,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龙敏对后两位报告人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

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联谊会主席曹正伟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张绍欣对全天议程做了精彩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养波对本次论坛的成果表示肯定,并表示,希望今后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和博士后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凯原法学院继续探索博士后培养的一些新模式、新机制,为学院法学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