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前沿】我校自主研发技术助力国家海洋战略 ——中海油渤海CFD11-2 WHPA油田平台含油污水升级处理成套技术装备平稳运行300天

26.06.2019  18:51

我校海洋生态与高端装备技术工程中心汪华林、杨强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CFC形状聚结油水分离技术”,助力渤海油田平台高效作业及废水提标,处理后生产水含油量较改造前降低40%以上、平台原油产量增长30%以上,迄今已高效平稳运行近300天。近日,团队成员刘懿谦博士对平台进行了回访,得到了平台工作人员对该技术的高度认可。

曹妃甸油田(CFD)是由中国海洋石油(CNOOC)与美国科麦奇(Kerr-McGee)石油公司合资,在渤海湾西部共同开发的大型油田,其周围为海洋捕捞区、海产品养殖区及海滨旅游区,油田作业环境敏感,操作标准要求高。平台进入生产中后期,采出液中水含量增大,大量含油生产废水的处理是困扰平台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科研团队以亲疏水纤维组合形态对乳液的破乳作用为主要研究方向,构建了亲油与亲水纤维以特定机械结构组合油水物理破乳分离的新方法,并据此开发了以CFC(Combined Fibers Coalescence)型高效分离器为核心的油田生产水升级处理工艺。

为满足WHPA平台污水达标回注,曹妃甸作业公司经调研评选及专家审查后,选用我校汪华林、杨强教授团队的工艺技术破解流程瓶颈,并于去年9月正式开车投用。至今,WHPA平台水处理工艺设备已高效平稳运行近300天。此次回访获悉,水处理工艺核心CFC分离器以7000方/天设计指标运行,实现了对平台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扩容,生产水处理系统全流程油含量稳定达标,解决了作业区的环保难题。基于此,WHPA平台可提升采出液量1000-2000方/天,每天可提升平台原油产量30%以上,多产原油近3.65万方/年,大幅提升了平台产能;同时也实现了对平台原生产水处理流程的优化升级,降低了平台破乳剂注入量40%以上,取消了设备前清水剂的使用,降低了平台操作运行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尽管是世界油气生产国大国,但产量增速落后于实际需求,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高于美国历史的最高值,石油自给率偏低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软肋。我校该技术成果的应用,协助业主单位让若干低品位油气资源变成经济可采储量,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此技术,也是该团队继解决南海Y13-1千亿级气田平台高乳化生产水处理难题后又一典型成功应用案例,为我校技术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