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庆祝党的生日:学校第21期中青班开展“党史故事汇”沉浸式教学

02.07.2021  13:52

6月29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2021年中青年干部教师培训班(第21期)在育衡楼开展了党史教育现场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环节。全体学员在参观了“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特展”后,分五组开展了“庆祝党的生日之党史故事”展演。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长喻世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雅静、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艳辉作为评委进行了精彩点评。活动由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曹东勃主持。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第一组(副处班)以情景剧的形式为大家带来“见证初心和使命”的三封烈士书信:王尔琢的“托孤书”、夏明翰的“就义书”、陈然的“明志书”,带领大家一起重温那段烽火岁月,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永远铭记历史,奋勇向前!

第二组(副处班)的学员们带着我们重温《红嫂精神》,感受体验沂蒙红们的故事—“沂蒙母亲”王换于,“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嫂”李桂芳。沂蒙大地上,几乎家家有红嫂,她们一心跟党走,“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鉴古开今,我们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和建设明天;重温历史,是为了让更多人读懂信仰的含义,感知信仰的力量。“红嫂精神”是我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广大党员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红嫂精神永续传承。

第三组(科级班)的学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并用激昂的诗朗诵向女英雄致敬。红枪白马抗日救国,在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中,走来了巾帼英雄赵一曼。他们带领学员们深切感悟着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充满艰险的百年,是苦难和奋斗迎来辉煌的百年。赵一曼同志英勇赴义前写给年幼儿子的遗书句句催人泪下,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继续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第四组(科级班)的学员们以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带领党和人民奋斗过的福建作为红色故事的取材地,从《闽西红色故事100篇》中选取了才溪红色三兄弟的故事加以改编、创作和设计,旨在铭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向英雄致敬!故事以1928年毛泽东在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后,起草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为大背景,取材于在闽西革命根据地龙岩上杭县才溪乡,这也是毛泽东主席三次前往开展实地调查并写出有力支撑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才溪乡调查》的地方。四组学员们通力合作,在舞台上沉浸式地演绎,通过“分田分地真忙””“三兄弟争相参加红军””““三兄弟血洒疆场”三幕完整的讲述了英雄三兄弟的动人故事。演绎出了正是有这样无数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战士们的英勇牺牲和他们家人默默的支持,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事业的不断壮大和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今天。因此,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不忘历史,铭记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极富感染力的《英雄赞歌》大合唱,再次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致敬!

来自各学院的18名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为大家带来了诗歌朗诵:《党旗》、《信仰》和《我的祖国》。正如他们在开场白中所说,“在鲜红的党旗下,我们庄严地立下誓言;我们接过党旗,坚定地传承着我们的信仰。我们勇往直前,爱岗敬业,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深深爱着的——我的祖国。”三首诗歌,正是老师们的心声。老师们身着上财红T恤衫,手持党旗国旗,朗读得十分投入,字里行间,流露出昂昂气宇、款款深情。为了准备党史故事汇的展演,老师们克服困难,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线上线下,排练得不亦乐乎,教学科研工作者的那种“认真”与“严谨”之风在此次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党校曹东勃老师在总结时深有感触地谈到,本年度中青班所设置的“庆祝党的生日‘党史故事汇’”环节,是以“汲取历史智慧,担当育人使命”为主题的培训计划中的第一教学模块“学习党史,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的一个亮点。全体成员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年龄的束缚,从今天的表现看,学员们的创意“不输”匡时班,朗诵的基本功、舞台感觉和表演实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向与学生艺术团“看齐”。二是突破了“人设”的束缚。不论是教授、还是处长,每位学员都能在此时此刻静心沉潜下来,去揣摩自己所呈现的人物角色彼时彼刻的内心,代入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丰富的形式和生动的表现来诠释,用心体会、用情解读。在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以党员的一颗赤子之心和真挚情怀,在叙说党史故事中感悟伟大历程,在互学互鉴、交流展示中圆满实现这一模块的预期教学目的。                                                         

(供稿:侯晓萍 供图:谷紫藤、侯晓萍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