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校办企业“雇”跨国公司做代工

29.12.2014  13:23

      对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坐镇来说,今年是他成就感最强的一年——原本只是卖产品和技术的这家校办企业,终于开始“卖”品牌了!法国和马来西亚两家著名跨国集团、上市公司经过华昌授权,将成为华昌的OEM(原厂委托制造,即代工生产)基地,在欧洲和东南亚生产销售华昌MFE品牌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对澳大利亚、俄罗斯客户的品牌授权许可协议,也正在洽谈之中。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海外品牌的OEM基地。在化工行业,不少高科技产品都被海外跨国企业垄断。华昌聚合物这家小小的“校办”企业经过10多年努力,不仅打破了垄断,还让海外企业主动提出要为品牌代工,从而成为国内这一产品技术的唯一输出企业。
      刘坐镇说:“干了30多年,总算真正有了一种用知识创造财富的感觉!”
  

校办企业,因科研成果而长大


      1998年,刘坐镇以大学青年教授的身份,开始在这家校办公司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公司最核心的产品,就是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周润培教授课题组的科研成果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这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化学防腐蚀,还用于新型建材、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等领域。
      背靠高校雄厚的科研力量,公司通过生产流程再造、清洁环保技术提升,并跟踪世界聚合物科技发展前沿不断研发新产品,使“产学研用”真正紧密结合。2008年,公司进驻世界500强云集的上海化工区,但总部及研发中心始终设在华东理工大学内。“大学里国际学术交流频繁,驻扎在这里,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刘坐镇说,“这让我们永远都在科研的最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通道更加顺畅高效。”
  

背靠大学,建立产学研用链条

      目前,华昌生产的MFE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已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自2001年实现盈利后,公司每年研发投入都占到销售额的5%以上,且逐年递增。
      公司将研发投资直接投入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华理共建“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防腐蚀技术开发中心”等,包括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华昌都倾力投资,这使得学校的教授可以使用实验设备做科研,研究生可以经历系统训练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而企业的研发需求,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也正是因此,不论客户要求哪种特殊功能类型的树脂新材料,华昌都能通过华理的联合课题组,快速攻关完成。
      曾有一家外国客户希望研制一种耐强腐蚀的海洋建筑配套树脂材料,公司立即拿出科研经费向华理的课题组求助。很快,这种新材料就在学校实验室诞生,各项性能指标远远超过客户的需求。仅仅一个月,公司就拿到了高额订单,产品批量投放市场。

转移生产,专注解决技术问题

      由于产品都是自主研发,从实验室到中试再到生产线一气呵成,客户再苛刻、技术标准再高的要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华昌聚合物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供货紧张时,甚至会出现集装箱车排着队在工厂里等货的情形。
      去年,在马来西亚上市的理建公司提出,通过华昌聚合物授权,由马来西亚企业在当地生产。双方经过几轮谈判后,一拍即合。根据协议,1吨产品中998公斤的原材料都由对方在当地采购,而最核心的原料催化剂必须向华昌公司购买,华昌另外收取销售额5%左右的品牌管理费。刘坐镇说:“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其实就在那每吨产品中的2公斤催化剂里。而通过催化剂的用量,我们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也可以掌握对方的产量和市场开发进度。”
      此后,法国诺伊德公司也找上门来。这家欧洲老牌集团公司早在20多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已连续6年到华昌进行技术交流。今年1月,诺伊德公司提出在欧洲设立基地,生产销售“MFE乙烯基酯树脂”这一上海市名牌产品。
      经过半年多谈判,诺伊德公司把在意大利收购的工厂改造成生产华昌树脂的基地。“这个基地的产能,是华昌聚合物公司在上海化工区工厂的两倍,未来将大大满足欧洲市场并缓解上海的生产压力。”
      现在,华昌聚合物公司从整个生产环节中解脱出来,“我们只专注解决技术问题,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这样既保护了自主知识产权,又可以更快捷高效地服务于终端用户”。刘坐镇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未来中国能真正成为创新智造大国。”

 

      原文来源:《文汇报》 2014-12-28 | 作者:姜澎

      原文链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12/28/content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