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为搜刮钢铁连残存建筑都炸光

13.08.2014  21:05
      在上海宝山的吴淞地区,有一条马路叫“同济路”,记录了沪上名校同济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吴淞地区一段悲怆的办学史: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对吴淞狂轰滥炸。在此地办学20年之久的同济大学吴淞校园从此沦为一片废墟,被迫西迁内地。
  今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7周年纪念日。即日起,由同济大学档案馆主办的“学府之殇——日军轰炸同济大学吴淞校园档案图片展”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据悉,此次展出的150多张档案图片,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内外征集而来,多数为首次对外公开。其中,不少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任教于同济的德国籍教授拍摄的,他们是“八·一三”事变的亲历者。
  
                                                                两位校工“手记”记录建筑物被毁详情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Deutsche Medizinschule),初创时位于市区,1917年时搬迁到吴淞地区。
  到1932年时,同济在吴淞的校园占地198亩,大大小小的教学办公用房400余间。史料记载,学校当时的主要建筑物有大礼堂及办公室、工学院教室(33间)、医学院教室及解剖学馆、生理学馆(40间)、医学院病理学馆、药物研究馆、德国教授住宅(100间)、大学部学生宿舍(94间)等。其时,同济已发展成为拥有医、工、理三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闻名世界的科学中心。但1932年和1937年的两次日军轰炸,改变了学校的办学命运。
  据同济档案馆馆长朱大章介绍,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同济校园遭到轰炸,学校大礼堂、试验馆等主要建筑被损坏,图书、机器、标本、模型等教学设备损坏严重。根据当时的报告,“损失约120万元”。
  1937年日军发动的“八·一三”事变,对同济而言则是“灭顶之灾”。尤其是8月28日和29日,日军在同济校内投下多枚重磅炸弹,校园建筑几乎悉遭破坏。
  在这次展出中,有一份首次对公众展示的图片文档,即当时同济校工王德霖、林干在清点学校的建筑物损毁情况后递交的报告。这份报告写道:“迄至八月廿三日晨二时起,敌以极密集之骝火,攻击吴淞,至晨六时半,仍不稍息。在此时,校中各馆舍大半均着敌骝弹一枚或至四五枚不等。……至二十九日晨,敌之密集骝火复作,以企图掩护敌军登陆,并有敌机在校内掷弹三枚,一落电气间;一落木工间水利实验馆之中间,该处房屋均被炸毁;一落大礼堂两翼后,该处树木连根拔起,与泥土飞溅布满校内。所炸之坑,深约二丈。同时大礼堂、第一宿舍、图书馆之屋瓦均被震落,门窗玻璃均碎粉,游泳池亦被震毁……”当时,王德霖任同济大学事务课书记,林干任教务员。
  根据1937年9月3日出版的英文报纸《大陆报》报道,“学校的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
  
                                                                    德籍教授亲历轰炸留下“侵略铁证
  图片展还集中展出了一些当时在同济任教的几位德国籍教授所摄的照片资料,这些历史文档的原件,很多还被保存在德国联邦档案馆、德国外交部政治档案馆内。
  当时任教于工学院的德籍教授马克斯·芬克(MaxFink)就拍摄了一组照片,在1937年日军轰炸后,同济的学校大礼堂、解剖馆以及实习工厂已经坍塌,处处是断壁残垣。
  另一位德国教授欧根·弗雷格勒(EugenFlegler)1936年9月至1938年10月在同济大学工学院任教,此次图片展中的不少图片资料都由他在当时拍摄。他用一系列的组图,反映了被日军轰炸后的同济吴淞校园的惨状。
  “经过1937年的日军轰炸,同济的校内建筑只剩一个躯壳。但在战争年代,钢铁是紧缺物资,为了搜刮残存在建筑物里的钢铁,日军又用炸药把残余的建筑全部炸光。”朱大章说,同济校园此后彻底沦为废墟,后变为农田,直到20年后,这片土地上重新兴建了上钢五厂。
  同济校史记载,1937年校园被毁后,学校先迁到市区,而后又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吉安、广西贺县八步镇、云南昆明等地坚持办学,最后于1940年底抵达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今属宜宾市翠屏区),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同济回迁上海。
  另据了解,此次展览中还有一段摄于1937年日军轰炸同济大学吴淞校园的视频资料。展览将于9月中旬结束。

                                                                                             (本报记者 樊丽萍)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08/13/content_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