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海创新呼唤本土“引擎”企业

24.09.2014  13:10

  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缺了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报告曾指出,缺乏像硅谷一样的区域性创新龙头是“短板”之一。如今,上海吹响了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号角。在昨天开幕的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最欠缺也最需要培育的是本土“引擎”企业。

  杜德斌指出,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是其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有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然而,在不久前福布斯公布的国内创新城市名单上,上海却未进三甲。到底哪儿出了问题?“上海有那么多家外企研发机构,却没有一家自己的,上海仿佛练的是‘嫁衣神功’。”杜德斌说,要成为创新中心,就必须拥有几家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企业。

  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标杆。杜德斌指出,硅谷之所以创新活力四射,就是因为有层出不穷的本土创新型企业。比如,苹果公司如一棵大树,有几十家小公司为它服务——一个创新区域内如果有几棵这样的“大树”,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这个区域的创新元素也就被带活了。

  目前上海还缺乏这样的“大树”,杜德斌认为,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上海多年来更注重于给已成长为大树的国企“浇水”,而对尚是“小树小草”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若要培育出本土的创新“引擎”企业,上海还需营造更加宽松与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 阅读原文

 

来源|文汇报 记者|沈湫莎 编辑|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