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突破常规标准 实现4毫米早期肺癌切除
多学科专家组成团队打破科室围墙。
申城最新癌情统计显示:肺癌高居所有癌症发病率之首,目前本市肺癌发病率为72人/10万人。发现越早、疗效越好,如此诊治原则在肺癌领域尤为突出:0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5%以上,1a期患者73%、1b期患者58%、2期患者36%至46%、3期患者20%,4期患者仅为3%。这条“生存时间轴”时刻提醒。挽救肺癌患者生命,诊断与发现刻不容缓。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10年前看准早期肺癌诊治的方向,院长俞卓伟教授吹响“集结号”:汇集影像、外科和放疗等科的专家,成立申城首个以专家个人名字命名的诊室——“张国桢疑难CT读片暨肺部微小结节诊疗中心”。多学科组合10年不断追寻肺癌“生存时间轴”原点、为患者争取最高生存率。目前,中心确诊手术的最小肺癌病灶仅为4毫米,改变医学界过去将10毫米作为肺癌手术下限的固有认知。仅去年,中心确诊早期(0期、微浸润期)肺癌400余例,诊断准确性高达95%。
微小结节手术与否陷入困惑
10年前,申城肺癌发病率已呈走高趋势。2005年,申城男性肺癌发病率为49人/10万人,女性为29.972人/10万人。相比2000年,增幅不小:男性增幅达16.9%、女性增幅达38.4%。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敏锐意识到:随着诊断技术提升、老龄化社会到来,肺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组成多学科团队开展肺癌研究,应是时代所需、病人所盼。
研究早期肺癌“集结号”一响,多科室重量级人才应声而来:全国知名医学影像诊断专家张国桢教授,因读片准确能“一眼望穿”,被同事与患者尊称为“东方神眼”;胸外科主任吕帆真教授,微创技术治疗早期肺癌有自己的绝活;放疗科主任郑向鹏教授和影像科李铭博士,双双留美归来,对国际最先进技术发展较为了解。多学科专家组成“张国桢疑难CT读片暨肺部微小结节诊疗中心”:打破医院科室之间围墙,为患者解读疑难杂症CT片。
在研究中,张国桢教授发现:临床上看到最多的一种结节是“磨玻璃结节”。根据国际肺癌诊疗领域常规的看法,小于1厘米的肺部结节无需处理,只要密切随访即可。可一个个令人揪心的病例,就发生在他眼前:部分患者结节发展迅速,小于1厘米时未做及时处理,再次随访已长得很大,治疗难度明显增加,患者生存率由此大为降低。渐渐地,“磨玻璃结节”令人闻之色变,一旦查出,患者及家人就此陷入恐慌。张国桢教授苦思冥想,有没有办法对“磨玻璃结节”作出明确鉴别,让患者及早防患未然?
毫厘之间慧眼判断“是与非”
10年间,在为16万患者阅读了50余万张CT片后,张国桢教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他说:“再小的结节只要出现微血管,就可能有营养供应,必须增强扫描,以此来鉴别性质。”沿着这一临床思维,他与团队探索出“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由此为早期肺癌提供了重要鉴别意义,极大改善了微小肺癌(尤其是原位癌、微浸润腺癌)的诊断精确性。
一位40岁刚出头的肺癌患者,CT片诊断发现4毫米“磨玻璃结节”,根据影像诊断显示,张国桢果敢地判断是早期肺癌。术后病理证实了团队的认知,患者属于0期肺癌,术后无需放化疗,休息一个月后重返工作岗位。专家评价,在最早期处理掉肺癌原发病灶,犹如抢占了“生存时间轴”的原点,为患者争取了最多生存时间。
历经数年,张国桢教授领衔团队,创新提出针对肺部微小结节的“四大法宝”:抓早(0期肺癌)、抓小(5至9毫米微小癌)、抓准(术前准确定性、定位)、抓好(术后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协作保证病理取材准确性)。近两年,中心团队先后在《国际放射肿瘤生物、物理杂志》、《欧洲放射学杂志》等、《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纳米研究杂志》、《胸部疾病杂志》及《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发表SCI论文8篇,研究成果得到国际专家认可,并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充气穿刺早期肺癌无处遁形
通过读片认定早期肺癌的患者,微创开了刀、取出了病灶,可因为结节太小了,术后病理切片里找不到癌细胞,怎么办?张国桢教授回忆曾经的尴尬:“虽然我们在CT片上看到了病灶,可病理是诊断金标准。病理找不到癌细胞,我们没法向患者交代。”为此,中心全体人员在影像诊断、病理取材上下功夫,一定要“逮”住微小肺癌。3年前,“肺标本再充气下CT导向穿刺定位”的发明,令病理曾经取不到的病灶终于束手就擒。
何为“充气穿刺定位”?吕帆真教授形象解释:不到1厘米的结节,稍微一碰,组织可能就被破坏,病理取材难度可想而知。穿刺定位改变了这一切。术前,医生通过CT读片标识出病灶所在位置,进行带针定位;术中取出病灶后,利用“充气法”将标本放大、根据三维成像处理图像,再有的放矢取材。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后,病理科获取标本的准确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开了刀、却取不到病理的尴尬,就此破解。
如今,中心已成功突破国际医学界“1厘米作为肺癌手术下限”的常规标准,切除肺癌最小病灶仅4毫米。张国桢教授表示,1厘米以下的0期肺癌,是病理学诊断原位癌和微浸润肺腺癌的重要基石,也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点,多数患者无需术后放化疗。提升0期肺癌筛出率,无论从患者的健康,还是从科技发展或者医疗经济的角度来看,均获益匪浅。
不久前,中心把10年临床科研工作成就编成《微小肺癌——影像诊断与应对策略》一书,并顺利出版。院长俞卓伟教授介绍,下阶段,华东医院将把针对微小肺癌的筛查与治疗经验普及开来,让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