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梁惠英工作室”:为不让别人担心她常常化淡妆

24.08.2014  19:41

  沙虹路33号,虹镇老街里的一幢老旧房子,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嘉兴街道分指挥部就位于这里。闻知噩耗后的第二天一早,记者来到这里。二楼一个房间的门口,挂着“梁惠英工作室”的铜牌,房间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房间里,好几个居民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向调解员诉说着。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梁惠英,已于3天前悄悄离去了。

   她的调解室外总是排长队,像看专家门诊一样

  “梁老师走得太突然了。我听说后,心里非常悲痛,难过得晚饭也吃不下去。”嘉兴分指挥部副总指挥吕学斌对记者说。

  吕学斌和梁惠英是在嘉兴街道旧区改造中认识的。当时梁惠英已经是区首席调解员,全区闻名的“老娘舅”。2011年1月,虹镇老街旧改进入攻坚阶段,这个地块里大多是有年头的私房,共有产权特别多,因征收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层出不穷。“梁惠英熟悉政策法律,先讲道理,再说亲情,细致耐心地做矛盾双方的工作,调解成功率很高。”最重要的一点,她做群众工作有一套,像大姐一样,对征收居民如春天般温暖,所以居民家里摆不平了,都来找梁惠英。

  征收基地是没有双休日、节假日的。平时8点半上班,梁惠英总是7点就来了,先行梳理一户户居民的情况,为他们考虑调解方案。八成以上的居民都愿意接受、听从她的调解。每天,她的调解室外排起长队,“像看专家门诊一样!”而晚上八九时,大家都下班了,梁惠英调解室的灯常常还亮着。

  “2012年,901号地块成为征收新政出台后虹口区首个完成二次征询的基地,最近,基地又成功收尾,最先交地,这中间,梁惠英功不可没。”吕学斌感慨地说。

  吕学斌还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因为太过劳累,梁惠英的健康状况不佳,脸色不好,她为了不让居民和同事担心,常常化好淡妆,以精神焕发的形象来接待群众。

   腿没力气,同事用电瓶车将她载到公交车站

  吴金章是梁惠英的老搭档,2011年他是作为梁惠英工作室的3个成员之一来到这儿的,一起成功调解了几百个家庭矛盾,收到锦旗30多面。两年前,时任上海市长韩正曾来到这个工作室,对梁惠英的调解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梁惠英家在浦东,离虹镇老街很远。有一段时间,她的腿没力气,还坚持天天上班,下班后都是吴金章用电瓶车把她带到726车站,她再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回家。

  “梁惠英的病是给她自己给耽误的。”吴金章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不舒服也一直拖着。直到今年春节,女儿逼着她,哦,是‘押’着她去检查,才查出了肠癌晚期。”6月份,正在化疗的梁惠英还偷偷溜出来,跑到基地,看看调解工作进展怎么样。901地块最后调解的是一个大家庭,子女多达十几个,情况极为复杂,梁惠英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后来由吴金章接手,期间就细节问题还打电话给梁惠英。7月16日,大家庭所有成员终于签署了调解协议,方案还是梁惠英最初拟定的。吴金章带着记者来到梁惠英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尘不染,整齐叠放着报纸,仿佛在等着主人回来。吴金章还将司法部授予梁惠英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铭牌拿出来,端端正正摆在桌子上。

   每一张照片下,都有她的“竹林体”说明

  梁惠英1950年出生,9年前从虹口区欧阳街道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休,然后从事调解工作。她的老同事、欧阳街道宣传科科长汪芳芳流着眼泪说:“我们上个月还去她家探望过她,当时她气色还不错。

  汪芳芳曾与梁惠英共事好几年。她说,“一身正气、待人真诚”是梁惠英最大的特点,她经常跑居委,跑居民家,然后一头大汗地回到办公室。“她的台账做得特别仔细,每一个案例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回访记录。她的字瘦瘦长长,很整齐,好像一片竹林。

  汪芳芳和现任街道妇联主席任佳搬出了保存完好的4本相册。里面是梁惠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计生、妇女工作时拍的照片。相册的每一页下面,梁惠英都用她的“竹林体”写着说明:建设新村5号张金仙关心照顾八十岁独居老人沈阿婆,真是“远亲不如近邻”;邮电新村52号洪桂英经常帮邻居晾收衣服,清扫公共场所……

  梁惠英在旧改分指挥部的办公桌靠着窗,窗台上,几盆绿植郁郁葱葱,透出无限生机。本报记者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