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老专家赴金山区档案局馆考察记

13.10.2014  19:16

2014年9月3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是《新农村档案“一键知金山”》,详细介绍了金山区档案馆创新服务成为全国示范的情况,这更激起了我们要前往金山区档案局馆一探实情的迫切愿望。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管理专业委员会档案工作委员会得知金山区档案馆已晋升国家一级馆的消息后,在一个月前已决定组织全体会员前去参观考察学习。9月19日,我们档案工作委员会二十多名会员驱车前往地处杭州湾畔的金山区。难得搞一次活动,天公不作美,下着细密的雨,但大家热情很高。

尽管雨下个不停,但便捷的高速公路,从市中心直通金山海边的金山新城区。来到几年前刚建成的金山区档案局馆大楼前,我们感觉眼前一亮。会员中有几位当年都去过位于朱泾镇的原金山区(县)档案局馆,感到与昔日相比,无论是建筑设施、硬件设备,还是各项软件条件,都已“鸟枪换炮”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总控制室视频系统,十几个监控画面覆盖到馆舍的各个重要位置;可以遥控操作的档案库房密集架,开闭自如;馆藏档案的流向管理,采用了最新的电子标签技术,为上海市档案系统所独有;馆藏近16万卷永久和长期档案,已全部完成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已开放档案的全文数据通过局域网向来馆查档者提供自主检索利用,并进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点通”平台(触摸屏),供老百姓自主查阅;所有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金山区档案事业发展的最新成绩,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段有关局馆工作概况的视频播放,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富有热情的解说和别有构思的编排,展现了金山区档案局馆这几年来所走过的路,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一视频,不是专业的制作公司制作,而是由一位关心金山档案工作的热心青年制作,没有花分文钱,就此小事,足以反映出金山区档案局馆不同凡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而徐建昌局馆长的介绍,更让我们深刻地感到金山区档案局馆领导的工作魄力、锲而不舍的追求、大胆的闯劲,以及全体员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这几年来,金山区档案工作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发展速度极快。在几年时间里,走完了一些区局馆十几年所走的路程。金山区档案馆(2000年9月被评为上海市一级档案馆,2006年11月通过复验认定)2009年迁入新址,经过局馆上下的努力,2010年7月成功创建了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之后,他们再接再厉,仅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又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为继浦东新区档案馆、闵行区档案馆之后,本市第三家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的区(县)级国家档案馆。与此同时,全区档案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快车道。这可以从金山区这几年档案工作开展的重点和节奏得到充分的反映。2011年,村级建档工作列入了金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金山区推行了农村集中式档案室建设,实现了村村联网、网上建档和业务指导、百姓查档不出村,完成的相关课题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档案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金山区参加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积极争取,区领导同意在农村基层单位年度考核中给档案工作加2分,并对乡镇档案室及其领导进行年终工作总结和奖励,个人奖励按照区级先进工作者标准,进一步调动了农村基层推进档案工作的积极性;2014年,在市档案局组织的区(县)档案事业综合评估中,金山区得分在区(县)档案局馆中名列前茅。金山区档案局馆计划将“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延伸到“十三五”时期,并走向常态化,其中包括建立“金山名人(档案)展示馆”和开展“村志”编纂工作。为推动“名人档案”建设,该馆正在向一些老同志、老画家提供档案免费寄存服务。为抢救历史记忆,该局正在全区124个村推行“村志”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完成全部出版工作。此项由政府推进“村志”编纂工作,同时带动了农村的档案资源建设(包括给老人摄录像、建立“口述档案”等)。最近,国家档案局执法检查组将金山作为上海档案事业综合评估的一个点,进行了现场检查指导,体现了对金山区档案局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会员中的姜文焜同志,曾经是市档案局馆老领导,多少年过去了,对当年金山区(县)的档案工作仍记忆犹新。他深情地回忆道:1987年,市档案局举办的上海市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就是在金山县朱泾镇温河村召开的。那次会议,各区县分管领导都参加了,当时分管档案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倪鸿福专程到会讲了话。这次会议对全市促进很大,第二年,1988年,全市90%的乡镇建了档。旧地重游,他用“很受鼓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称赞金山区已成为今天区县档案工作的一张名片,希望他们抓住机遇,争取更大成绩。

当年曾为业务指导经常来到金山,有时还在农村简陋的招待所旅馆住宿的会员陶学麟同志也感慨金山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时间短、进展快、变化大”九个字来概括金山区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还建议金山区档案局加强“名人”、重点工程、地方特色等档案资源建设,使金山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

下午,雨基本停了,会员们又前往朱泾镇温河村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考察农村“一点通”平台(触摸屏),现场了解老百姓通过“一点通”平台等渠道,自主查阅金山区档案馆馆藏开放档案,远程查询金山区档案馆提供的九种民生档案信息等情况。在村档案室,我们看到在密集架上整齐排列的各类档案和便利的查档设施。老局长姜文焜向档案管理员专门询问平时工作内容(村支部组织委员兼职从事档案工作)、保管了哪些门类档案、有没有保管农民建房档案......,就像回到了当年在此召开现场会时的情境。

一天的学习考察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在回市区途中,一些老同志还在翻阅金山区档案局主办的《金档银苑》和金山区档案局参与编辑的《看金山--金山城市门户杂志》。从中了解到:近年来,金山档案人还从抢救本地历史文化入手,将传统书画与档案文化紧密结合,使之作为馆藏档案的重要补充,收集、整理、出版了《金山书画集》,从艺术的角度,形象地集聚和再现了金山的历史记忆,受到社会的好评。局馆还设立职工书画练习室,组织到镇、村写春联、送春联;通过制作挂历实时跟踪金山文化名人的足迹,征集其作品,丰富了具有金山特色的档案资源。仅“南社活字典”姚光次子姚昆田,2013年以来就为金山区档案馆提供了大量南社和姚光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资料。

看来,金山区档案局馆的工作成绩和亮点,比我们的想象要丰富得多。

(戴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