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要解一串"必答题" 大学研究"招人"策略
这两天,沪上几所部属高校有了“新动静”:各校已纷纷向教育部提交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其他一些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本市院校,也紧锣密鼓地跟进设计2015招生方案。
根据新公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5年,大学自主招生将从高考前移至高考后。
仅时间节点的变化可知,新高考改革虽然要从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但改革的“前奏”已经开启。
新高考会给大学的人才培养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大学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动向。
大学该研究“招人”策略了
面对全新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眼下比高一新生更“忐忑”的,恐怕是今年的高三生——2015年的大学自主招生到底怎么招?
据了解,部属院校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提交后,有待主管部门批复,还有一些院校目前正在重新做方案设计。“有了高考成绩作依据,大学自主招生的流程肯定和过去不一样。”有高校负责人如此表示。有业内人士预计,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很可能“在整体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前,在2015年、2016年的自主招生中做一些和改革总体精神相符的招生实验。”
本市一所高校的招办主任告诉记者,把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进行,确实更符合大学的理想。“对大学各专业来说,宁可选择一些有兴趣但分数不那么高的学生,也不愿意招那些仅有高分、但专业志向不明晰的学生。”而在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显然有助于大学把后一类考生“筛”出去。
实际上,不少名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传递的人才选拔理念和具体做法,一直具有风向标意义。
在此次新高考方案出台前,复旦大学2013年底就在全市高校中率先提出,从2015年开始,该校面向上海考生的自主招生选拔将试点引入学业考成绩。针对现行高中10门学业考的设置,复旦的“报考门槛”是8门科目中至少7个A等,且不同的学科对学业考科目还有不同要求。同济大学也曾明确表示,2015年自主招生将参考学业考成绩,不同学科类别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不会要求“全A”。
其实,从2009年上海首次推出学业考,很多名校就试图通过它来检验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但由于学业考一度要承担检验高中阶段的基本学业完成情况,又要达到人才选拔的目的,实难两全,这也是学业考受到不少诟病的原因。
在上海的新高考方案中,今后学业考设有合格考和等级考,而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大学今后在招录时不仅要看考生的高考语、数、外统测成绩、3门学业考选考科目成绩,还将参考学生高中3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大学可以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提出具体要求,最多不超过3门。
“过去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大学习惯的做法是‘招分’——谁分数高就招谁,这样做简单,又貌似十分公平。”有高校分管招生工作的负责人就表示,根据今后的高考改革方向,大学要从“招分”过渡到“招人”,“在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中,大学如何选拔最符合自己学校办学特色、定位的学生,坦白说,很多学校的经验是有限的。”(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