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路中屋14年漫漫拆迁路 屋主:我这个人很想得开
最近几天,松江沪亭北路上的一幢三层小楼,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从收到动迁通知的时间点算,它横亘在马路当中已经长达14年。昨天凌晨,这栋“路中屋”终于被拆除,整个拆除过程耗时90分钟。14年来,这户人家到底在坚持什么?这次又为何会同意搬迁呢?来听东广记者赵颖文的报道:
([现在是零点零八分,沪亭北路238号的房屋拆除工作现在开始。]
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这场僵持了14年的拆迁拉锯战终于画上了句号。曾经的住户,最终还是没有再回来看一眼:
5天前,户主老徐的女婿张新国亲手拆下睡了几十年的床架,看着工人们把一件件家具和打包好的行李搬下楼。
这栋小楼建于1981年,住着全家四代七口人,还曾有几间房出租做门面。老张回忆说,第一次收到通知说房子要被拆迁,是在2003年9月,那时可以分到宅基地建小洋房。可是在宅基地的数量上,老张一家与动迁办产生了分歧。他们提出,要按两个宅基地的标准获得6套安置房:
[我们有两个宅基证,政府当时说,一个宅基证没用。]
对此,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这样解释:
[他原先有个老的宅基证,是50年代的,但这个房子已经灭失了,没有了,不可能再给你安置房子。]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拖就是十四年。老张家门前的沪亭北路早已拓宽为四车道,路边房变成了路中房,噪音大不算,还变成附近出了名的事故多发地。曾经有车辆因为躲闪不及直接 撞上房子的水泥桩,翻倒在地。最近一次,半夜撞上的是一辆出租汽车,张新国还要配合交警调查。儿媳陆女士抽泣着说,这也是他们最终同意搬迁的原因之一:
[我们面对多少压力啊,心里想真是造孽啊。盼望着赶快拆。]
转折发生在一年多前,九里亭街道从九亭镇析出之后,开始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全力“补短板”,但遗留的动迁难题不解决,很多项目就无法落地。为此,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同事们开始一次次地往老张家跑,促膝长谈不下8次:
[其实我们刚开始一直听他讲,这么多年来,心中有很多话要讲。要听一个小时,我们最后能插一点点话。到最后反过来我讲多了,相互之间能讲点知心话,他也愿意听。]
日积月累,陆辉听出这家人的态度出现了松动:
[我们听得出来,他有种想法,一,能不能货币来安置,还有就是说,希望能够安排在环境比较好一点的地方。这就是松口了。那么我就主动对接了。])
十多年的等待,老人们都已满头白发。徐家人感到,要政府部门支持“按两个宅基地安置”的诉求,希望渺茫,而且每天与噪音、灰尘相伴,日子并不好过。而一旦强制征收,全家人损失更大,于是今年8月21号,87岁的屋主徐老伯终于在动迁协议上签了字,安置方案仍是按照一处宅基地分大中小三套商品房算,外加依据“多子女政策”,安置给张新国已婚女儿一套120平米的房屋,和评估公司算出的230多万补偿款,这些都没有超越之前九亭地区的统一安置标准。外界流传的4千万、6千万等天价补偿款都不属实。搬家时,有人问老张,如果14年前你家就签了协议,现在日子会怎样?老张想了很久,没有说话。坐上搬场车前往新居时,老张嘴里念叨着“没什么舍不得”,对于在马路中间住了14年、最终并没有多分到房,他显得还是有些无奈:
([我服从政府呀,我这个人很想得开。])
据了解,被拆的“路中屋”原址将作为沪亭北路拓宽路基,原来在此缩窄的两车道将变为四车道。所在道路将在国庆节后进行铺设,预计明年元旦前后全部通车。沪亭北路的肠梗阻将就此打通。而徐家人也将告别多年来始终相伴的噪音、尘土,在新家迎来新生活。在这里,我们也要肯定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正是他们依法坚守底线,在工作中融入人情味,才让徐家人打开多年心结,最终文明、平和解决了多年的争议。
以上是东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