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回“优胜杯”!我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中取得佳绩
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我校报送国赛的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共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再度捧得“优胜杯”。这也是继1993年、1999年、2007年、2014年(小挑)以后,我校第五次捧得挑战杯国赛的“优胜杯”。校党委副书记宋来出席本届“挑战杯”闭幕式,并慰问了参赛师生。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首届“挑战杯”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6届。本届“挑战杯”以“挑战筑梦、科创报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213所高校的449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经过封闭展示与公开答辩,最终,我校信息学院《基于嵌入式视觉的导盲辅具》与艺术学院《基于福建松溪的设计扶贫实践与模式更新》荣获一等奖,社会学院《谈“化”色变到“知”化“支”化,化工园区周边居民风险感知及其抵制行为倾向研究》荣获二等奖。此外,机动学院《基于多杆牵连的柔性升降立体停车装置》及《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滚压强化技术及装备》、资环学院《气流床煤气化工艺中关于混合器的新型雾化喷嘴开发》荣获三等奖。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通过举办“奋进杯”校内选拔赛吸引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500余件申报作品经过校内书面评审、复赛、决赛,共遴选产生14件作品代表我校参加上海市赛,并在市赛中获得全市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最终6件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挑战杯”国赛。备赛期间,校团委赴各学院走访培训55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团市委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报告65场,就作品申报书撰写、科学问题凝练、答辩技巧和展示等方面举办各类培训会38场,累计覆盖师生4000余人次。此外,学校积极打造学生“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完善科创导师师资库,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青年人才参与作品指导,将高水平的科研反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创育人优势,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据悉,本届“挑战杯”参赛作品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共计11个学科门类。由多名院士领衔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评审。“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获奖信息:
一等奖作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嵌入式视觉的导盲辅具》
团队成员:孙鑫宇、杨天歌、储辉、高天维、郜梦昕、陈实、徐圆圆
指导教师:王嵘、侍洪波
项目立足于无障碍友好城市建设和残障人士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视觉技术的盲道状态分类方法,并设计研发一款保障视障人士实时出行安全的便携式导盲辅具。项目综合运用了图像识别、FPGA硬件加速、北斗定位,具有盲道指示、安全监护、盲道地图三大主要功能。
一等奖作品: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基于福建松溪的设计扶贫实践与模式更新》
团队成员:何宇瑶、陈德芳、王伊莎、张轶然、虞心依
指导教师:周洁
项目从“精准扶贫”政策出发,选取福建松溪县为实践样本,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设计打造“松溪茶堂”文创体验空间、举办设计大赛、策划农业现代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在发掘地域文化资源、整合区域文化品牌方面,项目切实为松溪县提出可实施性解决方案,带动地方特色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激发了更多大学生回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为更多的设计立县计划和设计扶贫行动提供有本可依的模式参照。
二等奖作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谈“化”色变到“知”化“支”化,化工园区周边居民风险感知及其抵制行为倾向研究》
团队成员:张潞艺、曹靓、俞莉莉、甘雪梅、朱雨新、胡江越、王韩艺蕾
指导教师:方学梅、张广利
项目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化工园区周边居民环境风险感知形成机制,增进公众对化工产业的了解,破除谈“化”色变的社会认知。通过干预实验论证提升化工知识科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力图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社区”多方联动的立体干预体系,以此探索消解居民“恐化”情绪的解决方案。
三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基于多杆牵连的柔性升降立体停车装置》
团队成员:郝若夷、陆子民、王琦深、姜龙滨、黄吉、陈维刚、陈浩、郭兆阳
指导教师:马新玲、项延训
项目基于多杆牵连的柔性升降立体停车装置,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克服了现有立体停车装置成本高、停车难、适用性小、占地面积大的沉疴积弊,有效实现车位“由一变二”。该装置原动机利用率为现有技术的2倍,具有存取车运动轨迹光顺、敏捷平稳、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优势,尤其适用于解决上海等城市狭小零散空间的停车面积不足的问题,助力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
三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滚压强化技术及装备》
团队成员:成慧杰、姚树磊、贺琛赟、杨晓峰、腾雪飞
指导教师:张显程、刘爽
项目根据机床工作条件设计了贝塞尔曲线型超声变幅杆,并针对叶片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壁构件,应用非接触式在机测量进行轨迹规划。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双侧协调的加工方法,解决单侧加工会导致叶片大变形的难题。设计了集运动控制、软件设计以及超声滚压强化技术等于一体的叶片专用机床。
三等奖作品: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气流床煤气化工艺中关于混合器的新型雾化喷嘴开发》
团队成员:王晟、张振武、王挺、郝业峻
指导教师:赵辉、刘海峰
项目围绕喷嘴雾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优化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组合撞击式灰水压力离心雾化的混合器洗涤系统。新型混合器克服了气化苛刻环境及灰水低压降下液固混合物高效稳定雾化的难题,该系统具有合成气压力损失小、耐积灰、操作灵活负荷易调等优势,非常适合于大型化和高含尘量合成气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