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村级孵化器孵出“金蛋” 奉贤光明村“二次创业”成功
2011年,奉贤南桥镇光明村要建立孵化器时,一些村民还以为这是用来孵蛋的新式机器。这当然是个误解,但说它“是用来孵蛋的”也没错,因为如今,这全上海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村级科技孵化器确实孵出了“金蛋”——上海光明村科技创业有限公司已孵化企业100多家,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个,去年在孵企业税收500多万元,今年预计超1000万元。
光明村为何要办孵化器?村级科技孵化器的成功经验是否可复制可推广?
土地缩减后的选择
光明村是沪郊有名的“黄桃之乡”。2000年,村委会为脱贫致富,创办了光明A3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使光明村很快摘掉了“贫困村”帽子,一跃成为奉贤集体经济排名前列的富裕村。
光明村建孵化器某种程度上也是逼出来的。“十二五”期间,随着南桥新城开发建设的推进,面积为2200亩的光明村,将有三分之二面积划入新城范围。为此,政府部门给予光明村征地补偿款。
“拿到补偿款后,我们村的小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但也会坐吃山空,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条更有挑战性的‘二次创业’之路。”村委会主任何伟告诉记者。光明村的第一次创业,是建立A3工业园区,发展传统产业;第二次创业,则是要建立科技孵化器,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科学、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根据村委会的构想,企业可以将经济总部和研发部门设在孵化器内,生产厂房放到外省,这样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就比较小,让缩小的光明村收获一个个“金蛋”。
2011年,上海光明村科技创业有限公司成立,考察过杨浦、紫竹、中关村等地孵化器的村干部们,开始了全新探索。走进光明村的孵化器大楼,记者发现这里与市区大多数孵化器相比更为宽敞,装修得也很不错。据介绍,这里的一些区域原先是A3工业园区厂房。光明村出资收购了工业园区的几家企业,将它们改建成办公区,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孵化器园区内还建有人才公寓,供企业员工居住。
除了硬件设施,软环境也很好。与市区孵化器相比,村级孵化器的各种资源有限,要吸引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就必须在配套服务上下工夫。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师二员”制度,聘请企业家做创业导师,并为每家在孵企业配备了创业辅导员和联络员,帮企业解决成长路上的各种问题;与多家银行签约,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在孵企业的互联网基因移植
如今,光明村科技创业公司已被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认定为“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还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光明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到村里创业。大学生进入孵化器后,可以在苗圃区免费使用3个月的办公场地和设备,为创业梦想打拼。
光明村孵化器顾问老姚回忆说:“我们参加市里的评审答辩时,一些专家听说一个村也办了孵化器,觉得不可思议,问我们办得起来吗?听了介绍后,他们才表示了认可。”
一些企业入驻孵化器之初,负责人的心里也有点打鼓,怕村级孵化器不靠谱。研发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聚仁电力科技公司就是一例,去年他们搬入孵化器时,在奉贤注册了一家新公司,想“探探路”。结果,光明村以很低的租金给了他们1000平方米左右办公区,创业辅导员和联络员告诉他们政府的各种政策,指导申报政府项目。聚仁公司技术负责人说:“我们是草根出身,以前只管埋头做产品,进了孵化器后,才知道可以申请利用政府资源。”入驻4个月后,尝到甜头的聚仁公司脱去了新公司“马夹”,把研发和销售部门都搬入光明村,生产部门留在浙江,“两头都在村里”。
孵化器成立3年多来,培育的新兴产业企业还带动了光明A3工业园区的传统企业。上海志远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这几年销售额快速增长,今年预计超过2亿元。2012年,在光明村科技创业公司的牵线下,志远公司与A3工业园区的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合作,为其培养电商业务团队。半年后,这家传统行业企业被植入了互联网“基因”,每月网络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
农村办孵化器的三个条件
光明村创办孵化器的经验可否在上海郊区乃至全国推广?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交流合作部部长张国忠认为,农村办孵化器,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要有科技创新资源,所在区域有高校或科研院所,这样才能吸引到创新创业人才。以光明村为例,该村所在的奉贤区有一批高校,能为孵化器输送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另外,光明村还不拘一格降人才,与奉贤中专签约,引导中职生来村里创业。
其次,创办孵化器的村镇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孵化器运营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苗圃区由于免费向创业者开放,肯定是贴钱的。
第三个是主观条件,村镇领导班子要有前瞻眼光,认识到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价值,舍得为未来投资。对那些土地面积减少或土地资源已利用殆尽的村镇来说,更应该如此,村镇领导应及时做好经济转型规划,用培育新兴产业来提升土地单位面积的效益。
何伟认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中村可以考虑建孵化器,借助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农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