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做客上外中国学系列讲座
2016年6月14日下午2时,风险投资家、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先生应我校中国学研究所之邀做客“中国学系列讲座”,从国际政治的视野为听众阐释他眼中的中国改革,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学课程主讲教授刘宏松担任讲座主持。作为TED演讲名人,李世默的出现在上外引起不小的轰动,虹口校区MBA案例中心座无虚席。他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演讲数次引爆全场,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
讲座伊始,李世默为上外师生介绍了世纪之交的一些共识,诸如民主即良政,市场资本主义即繁荣,言论自由即创新,法制即公正、自由、平等以及全球化即历史的终结,但这些“皈依”并未产生预期的成效,新观点由之而生——改革才是良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自己的假定:全世界都需要改革,21世纪是一个在改革中竞争的时代,能成功改革的国家将是赢家,改革失败的国家将是输家。在这场改革竞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在全球大国中脱颖而出,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论证阶段,李世默首先介绍了全球较为普遍的改革困局——治理危机在世界各地蔓延,美国面临医疗、移民、金融、基础设施退化等危机,欧洲同样苦于财政、失业、欧盟治理能力障碍等问题,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广大的发展中世界。为什么全球改革都陷入巨大困境、举步维艰呢?
李世默试图运用亨廷顿、奥尔森、福山、著名学者的学说回答这一问题。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里提到“政治衰败”(political decay)一词,当国家政治制度固化,难以推动自身变化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迁,即会出现这种衰败。奥尔森在其代表作《国家兴衰探源》中创造了“分利联盟”(distributive coalition)的概念,他认为民主体制一定会产生利益集团,他们经过多年积累形成分利联盟,分利联盟的存在必然导致政治体制的俘获,这一困境带来革命与外部冲击。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中讨论了“政治衰败”与“分利联盟”,他提出政治衰败在任何体制下均可能发生,现代治理需要三大要素:强政府、法制与民主问责。美国的衰败正是由于强法治、强民主、弱政府。为什么美国的改革寸步难行?就是民主和透明成了美国改革的绊脚石,公民社会孵化分利联盟不利于美国的改革,美国的立法受到分利联盟的俘获导致法治困局,以及自由越界为特权。随后李世默又介绍了王绍光在《中国式共识型决策》中的观点,以医保改革为切入点,阐述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如何超越利益集团,成功推动改革。
由此,李世默在中西对比后深入剖析了中国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贤能治理、实验治理与回应治理。贤能治理即中国官员来自草根,需要逐级晋升才能进入最高治理阶层;实验治理即中国运用试点的方式,成功后才向全国推广;回应治理即根据民众的回应而检测制度的健康程度。当今中国也面临严峻的经济挑战与腐败问题的侵蚀,要应对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这是一个中性词,是要对政治体制做质的改变。三中全会即是政治改革的里程碑,它的意义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党纪和国法的权力分配以及党和国家的关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将引领中国走向政治治理的完善与全方位的民族复兴。
之后,李世默引述了第五位学者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每一种政治制度都能够表现得非常好,可是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它衰败的一面。君主制会衰败成暴政,贵族制会衰败成寡头制,民主制会衰败成放荡制。因而,李世默提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存在,没有一种政体有绝对的好坏,最值得研究的是政治体制在怎样的生命周期里。他假定中国的政治体制处在少年期,它具有巨大的活力,也就是改革的能力,因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结束了1个小时精妙凝练的演讲后进入互动阶段,我校师生纷纷表达了自身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中,中国学2015级西班牙学生Gaspar就“如何定义民主”这一问题与李世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现场反应热烈,思想碰撞花火花四溅,充满理性与激情的学术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会后,姜锋书记接见了李世默,并与其进行了简短的交谈。李世默表示,上外师生的问题意识和学术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机会还会来上外与师生们分享他的学术观点与最新研究成果。(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