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也有"吊脚楼"? 黄浦区探索"重塑老城厢"
重塑老城厢,不仅要整治市容净面子,更要发动群众自治补里子
三层斑驳旧楼,在楼顶加盖再加盖,俨然变成六层“小高楼”,不管住在几楼,几乎家家户户窗外都挂着个1平方米左右的“吊脚楼”:两根拳头粗的钢管,贴着墙壁一支撑,上面可以“长”出一排小房间,楼与楼之间将近5米的间距,被简易棚子挤得只剩一两米宽……这是位于黄浦区老城厢内的一处旧里聚奎新村。
3月15日,黄浦区六个委办局对聚奎新村联合下发通告:排险避危,对房屋进行拆违、加固与修缮,并要求全部人员暂时撤离。昨天一早,首批居民来到签约点,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签署《聚奎新村居民应急避险和临时过渡方案确认书》。
“补短板是今年市委重点调研课题,聚奎新村所在的老城厢地区正是黄浦区的短板。因此,今年黄浦区将老城厢综合治理作为重头戏,提出‘重塑老城厢’的理念。”重塑老城厢指挥部指挥长王璞雯说,思路就是在惠民、利民中出亮点,在探索老城厢综合治理上出经验,在全区环境综合治理中做示范。
不过,怎么拆?有讲究。黄浦亮出态度:不是简单一拆了之,而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充分考量违法搭建背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楼上搭建楼下开裂,门都关不上
聚奎新村建于上世纪60年代,属于直管公房。上海建科院房屋质量检测站的专家在多次实地考察后评定:建筑年代本已久远,房屋结构自然老化、损坏,再加上多年存在大量违法建筑,这里存在严重房屋安全隐患与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
住在里面的居民最有切身感受。“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楼上人家搭建阁楼,楼下人家墙面开裂,房门都关不上”,“两根钢管支起来的房间,我在外面看着都害怕”,“黄鱼车都过不去的通道,消防车根本不可能开进来”……聚奎新村已到了“不得不动”的地步。
对此,查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给出专业建议:要保证安全进行,房屋内所有居民必须全部撤离。
全部搬离?这是一个大工程。整个小区有9幢楼、285户承租人,住着上千人,搬一次家,不容易。不少在小区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嫌搬家麻烦,曾对上门动员的居委会与街道工作人员冷言冷语。
但黄浦区下了决心,居民人身财产的安全底线一定要坚守——老城厢的短板要补什么?首先必须消除安全隐患。
66个“吊脚楼”背后有苦衷
想到自家的房屋能被加固、修缮一新,大部分居民在经过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耐心开解后,愿意接受搬家带来的不便与麻烦。但想到自家的违建将被拆除,不少居民心里有点“不舍得”。
“实事求是讲,这里有些违建还真是有苦衷。”小东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周诚说。
比如,3号楼1楼的葛水英已经在这里住了50年。一套19.6平方米的房子,一分为二,一半住着葛阿婆与老伴,一半住着葛阿婆的妹妹一家。聚奎新村内都是灶间合用,没有卫生设施,不记得哪年了,葛阿婆就在自家门口搭了一个简易隔间“摆摆灶台”。
在聚奎新村285户居民中,243户都存在各类违法搭建,其中涉及“吊脚楼”的有66个。
对聚奎新村违法搭建背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黄浦区在这次拆违整治中进行了充分考量。在前期走访中,黄浦区了解到居民的实际困难后,将聚奎新村列入市级重点整治地块范围。在拆违同时,将配套实施房屋修缮、厨卫工程、水电管线改造、小区绿化补种等工程,解决居民长期以来的“急难愁盼”问题。
昨天一早,住在聚奎新村4号楼3楼的芮阿婆,就催着住在普陀区的儿子、儿媳赶来,陪同自己完成签约。芮阿婆说,自己违法搭建的卫生设施,质量不好,只是将就着用。这次,政府不但会给房屋加固修缮,还会改造厨卫设施与水电管线,等改造完成回搬后“住着肯定比现在舒服”。对黄浦区政府作出现在全部暂时搬离的决定,芮阿婆连说三声“支持”。
“重塑老城厢并非简单的拆违,而是立足于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王璞雯说。
重塑老城厢面子里子都要好
聚奎新村的拆违,是今年黄浦区老城厢“补短板”的第一个大动作。
黄浦区的老城厢补短板包括两项内容:治顽症、惠民生。
治顽症,将以拆违为主线,拆违建、修立面、补内胆、增功能、整秩序,通过“拆、建、管”三个环节无缝连接,实现老城厢综合治理的常态长效。
黄浦区已明确了六大任务:一是区域年内拆违500处5000平方米以上,力求还路于民;二是取缔无证照经营186处,建立无无证照经营区域;三是全面消除危房、消防和地下空间隐患;四是整治群租,建立无群租小区;五是整治交通秩序,规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六是整治无序设摊、跨门营业、乱堆物、乱披挂等顽症,坚决取缔马路市场、马路餐饮、马路菜场,还环境于居住。
惠民生,指市政道路翻修、煤气入户、绿化景观工程等随后跟进。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厢区域内还存在几千只马桶,黄浦区正在加快改造卫生设施,能装尽装,提高居民居住质量。
“重塑老城厢,不仅要只争朝夕扛牌子,更要对接居民需求答卷子;不仅要整治市容净面子,更要发动群众自治补里子;不仅要明确任务戴帽子,更要追究责任打板子,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老城厢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王璞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