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

04.05.2017  11:06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4.19讲话”不仅勾勒出中国网信大战略的全文,更凸显出崛起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所具有的战略雄心,即中国不仅要构建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网信大战略,还要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秩序,在构建这一秩序的过程中,发挥核心领导与战略推动的重要作用。

在“4.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这一主张,是中国在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精准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并且持续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态势的变革所证实。

单一国家无法垄断主导权

当今世界,信息革命的大潮风起云涌,正在进入更深层、更关键的发展阶段。全球70亿总人口中超过50%已经用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球网络空间与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嵌套,网络空间的战略价值与重要作用正日趋凸显。从发展阶段看,当今全球网络空间的发展正在完成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主权国家,尤其是大国,日趋明确地意识到网络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第五疆域,各国的安全、发展、稳定、繁荣与全球网络空间息息相关;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可以自外于这个进程而继续保持其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可以通过仅仅关注其国内的网络治理而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可以在全球网络空间建立单独的霸权,也无法通过与极少数核心盟友共谋,来垄断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建设的主导权。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在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的特殊贡献,一直试图谋求确立、完善并巩固其在网络空间的霸权优势,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美国试图将互联网建设和治理的早期经验,固化为美国版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最终形成事实上处于美国主导下的治理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联合国组建世界信息峰会为代表,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治理新秩序建设全面展开。就实践的情况看,将新秩序建设的希望建立在美国的“良心”,自我克制,以及主动让步等的基础上,已经被实践证明,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主观愿望。除非形成坚定的改革核心,除非提出涵盖指导原则与理想愿景的整体框架,除非形成坚定而富有弹性与韧性的行动方案,否则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建设的进展将是艰难的、缓慢的、肤浅的,并因此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在此过程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变革,即全球互联网域名解析相关的根服务器、根区文件和根区文件系统的监管权限的变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2013年斯诺登事件的冲击下,美国作出了移交监管权限的让步,但这种让步的最大边界,就是将行政监管权限,转化为司法监管权限。被寄予厚望的全球技术社群为此作出了重大努力,但过于理想化地相信美国政府的善意,新兴国家之间的战略协调不足,以及客观上在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上欧美公司、研究机构、社群的强势,最终导致了取得的进展即使不说是完全象征性的,也至少是极其有限的。

事实上,根服务器、根区文件和根区文件系统,一如2005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仅仅只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他的议题,尤其是如何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与推进发展相结合的议题,远比这个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艰难。

中国的战略使命及机遇

而今,以“4.19讲话”发表为正式的标志,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建设面临全新的战略契机,即崛起的中国用自己的智慧,为此贡献自身的力量,并进而承担起领导和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变革的历史使命。一如技术社群坦率承认的,美国推动并主导的治理秩序远远谈不上是最优选择,但却可能是能够找到的选项中最好的。换言之,中国要参与其中的这项战略角逐,不是如军备竞赛那样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而是某种多方共同参与的战略竞争性的定和博弈。在“4?19讲话”中,中国最高决策者描绘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治理理念,以尊重网络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证明了中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自身的战略使命,以及潜藏其中的战略机遇。

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变革的过程中,提供有效、可复制可学习的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对中国来说,需要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中将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方案、合作项目,并通过让使用者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方式来推动这种方案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4.19讲话”用中国智慧贡献出了解决方案的设想,而今,人们需要迈开大步,勇往直前,用中国人的双手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织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