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春光好读书

13.04.2015  11:23

          日前,“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开幕。原定于在闻学堂举办的开幕式因为场地局限转移至综合楼报告厅内,仍然座无虚席,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已是饱和,学员中有坐飞机和坐高铁来的,有鹤发长者也有青春少年,还有很多外籍人士,大家合围而坐,颂读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一群人,为读书而相聚
          书院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柯小刚是人文学院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道里书院的院长,这个2004年创办的网络书院在网上人气很高,做书院十年,早有一批人聚在他的周围阅读经典。
          第一课导论,他侃侃而谈,介绍复兴古典书院的筹办理念与目的,澄清外界对书院开课的诸多质疑,从“同舟共济”的校史讲起,讲到“同济天下”的情怀,细到所有课程教学的安排设计以及考核方法等,他带着那不是特别标准的普通话的抑扬顿挫,学者特有的谦逊与幽默的自然融合,博得了在场学员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导论课向学员呈现了一幅循序渐进至学问中西的宏阔蓝图,同时也道出主办方的初衷——在繁华浮躁的都市之中,爱读书的人聚在一起,通过研习经典和艺术实践,尚友古人,变化气质,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一种情怀,在同济激荡
          当今社会上到处都是“国学热”,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调的书院以什么样的特色在同济这所工科背景雄厚的综合性大学落地生根并且成长壮大呢?用柯小刚的话来讲就是公益开放的人文通识教育。
          事实上,人文学院一直在进行相关尝试。2012年,同济人文学院就开设了“同济大有公益国学班”,后来虽因各种原因暂停,但向象牙塔内外普及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进行人文通识教育的探索从来没有终止过。同济本科生冀晋华在报名古典书院的申请陈述中这样说道:“社会舆论普遍都认为同济的文科处于边缘地带,但我在同济读书的几年里,从未感受到这种边缘感,因为人文学院的老师们一直都在努力地为我们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所有情怀的大学,应该不仅仅只是提供高等教育的场所,更应该承担起社会的教育职责。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正好拥有了这样的情怀与能力,为那些走出学校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柯小刚用了“情怀”这两个字来形容书院的特质,还有什么比“情怀”更能使大家甚至外地学员不远千里跋涉而来在同济相聚呢?
          “在春天的野外,‘浴乎沂,风乎舞雩’,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无门无户,师生问答——这才是真正的书院。”柯小刚用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话语,试图表达书院作为现代社会通识教育的形式传承的根源。


                                                                                                                                    有一种渴望,在春天生长
          “我疯狂地想要学习。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力量,一种渴望生长的冲动,在这个万物都在生长的春天里。”同济研究生陈竟翔在学员感悟里道出书院学员的心声。
          招生100人,600多份报名申请,每一份都写得情真意切;课程现场,几百颗火热的心,都在为着同一方讲台而跳跃。学员中最大的有80岁的退休音乐老师,最小的只有13岁,还有很多拥有跨文化背景的外企或外籍人士、企业家和社区医生,让人感叹文化复兴的脚步在当今社会已是日快一日。
          书院课程丰富,涵盖四书、五经、历史、诸子、古典文学、中医、书画、京昆古琴、茶道等内容。同时书院的导师团也可称得上“阵容强大”,集中了沪上很多知名学者,既有同济自己的老师,也有来自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既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才俊,主讲《周易》的同济大学谷继明助理教授,是“85后”,哲学系最年轻的老师。而主讲《庄子》的同济大学张文江教授,是施蛰存先生和潘雨廷先生的学生,学贯中西,富有传奇色彩。《礼记》由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讲,《论语》由华东师范大学陈赟教授主讲,这些导师的背景不同,学派不同,讲课风格各有千秋,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也是众学员所期待的。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在中华大地上已蔚然成风。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开办,代表同济人又在此方面脚踏实地地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