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话校风学风 “旦言旦语:我的大‘学’”书院杯演讲大赛举行

26.05.2017  05:53

大学之教,百家渊薮。今年是复旦大学作风建设年,在前期通过班会等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基础上,五大书院学生自管会、监委会共同策划主办了复旦大学书院杯“旦言旦语:我的大‘学’”演讲大赛。大赛以“学习态度、学术诚信和学术精神”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强化学术精神,严肃学术纪律,营造复旦大学优良、诚信的学术氛围。从学习动力到学习方法,从学术理想到学术规范,在5月23日举行的决赛中,来自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的十位同学结合自身经历,慷慨陈词,从各个不同角度演讲自己对于学习的体悟。克卿书院院长彭裕文、希德书院院长周鲁卫出席活动。

师生共话大学学习

师生共话校风学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一大亮点。虽然教师和学生求学所处的时代并不相同,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校风学风却是不变的主题。

曾任复旦大学第二届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的周鲁卫指出,“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重塑诚信文化、培养诚信的人、建立诚信体制是一所大学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要做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学生。”

作为教师嘉宾,化学系教授丁传凡讲述了自己在复旦大学刻苦求学的经历。7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迥异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在硬件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和教学楼也盛行占座之风,就是为了只争朝夕。

来自腾飞书院的2016级本科生王贵成诠释了自己对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理解,认为内在需要才应是学术研究的真正动力。

同样是腾飞书院2016级本科生,夏克拉·卡哈尔分享了自己初入复旦后经历的挫折与改变。面对困难,她认为只有沉得住气,冷静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走,就像微积分那样,一个个微小的单元总会构成一个可观的图形。”

师生共话大学理想

大学理想是多位演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演讲比赛中,多位师生呼吁复旦人在追求个体优秀的同时,关注弱势群体,将所学知识带回自己的家乡,改变社会,报效祖国。

丁传凡在国外科研条件优越的情况下,毅然回到复旦任教,就是希望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培养更多人才。他告诉同学们,一个合格的复旦人必须同时具备出色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基础医学院2016级辅导员金恺迪分享了自己学医的初衷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终于学有所用,为病人带来生机时发自内心的喜悦。

来自志德书院的德钦拉姆曾经身处学习的低谷,一次前往内地西藏班志愿服务的经历却让她重拾学习的自信和动力。“我们走出来便是为了更好地回去。对于一个内地西藏班学生来说,只有在家乡最需要我们的岗位上工作,才会将我们身上的光和热散发到极致,才会使我们的人生意义得到最大的实现。”作为一名来自内地西藏班的复旦人,德钦拉姆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家乡西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同样来自志德书院的徐仁进曾在暑假走访家乡江西十余乡镇,他号召复旦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祖国的中西部地区,“我们所追求的复旦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期望。只要有梦,每一片土地都是你的璀璨星空。优秀的复旦人,向西看。”

师生的演讲中处处得闻时代强音,志在成为有社会担当的复旦人,为中华民族之振兴而努力正成为新一代复旦学子的理想和追求。

关于“我的大‘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切身的体会。共话大学的学习和理想让在场师生的不同思想和观念得以充分碰撞。经评委评审和观众投票,德钦拉姆凭借出色的表现摘得此次演讲大赛一等奖。